SolarWorld曾是全球第二大太阳能厂,股价走势更曾被喻为是全球太阳能的指标走势,不过,这些风光的历史都在2011年市场反转,由卖方主导市场转为买方主导后变调。SolarWorld算是同期的末代武士,因为不少代表性厂商,包括德国Q CELLS、Solon等都已被购并,而破产潮则如骨牌效应般一路到现今未停。SolarWorld则主张这些问题都是中国供应链不断扩产、不合理杀价竞争所致。SolarWorld在困顿环境中苦撑,不愿有任何被购并的妥协。
SolarWorld是著名的悍将,其代表的协会2012年成功在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祭出双反,2013年在欧洲再祭双反,2015年在美国对两岸太阳能祭新双反,同年在欧洲又针对协助中国供应链规避的台湾、马来西亚等供应链祭出反规避调查。2017年欧盟又开始启动第二轮的反规避调查,尤其质疑部分厂家有诈欺行为,以伪造产地证明来规避课税。
SolarWorld的德国厂在近期为无力偿债问题,声请破产。但是,先前洒下贸易战的天罗地网,不会因为它的财务问题而有所停止,令厂家担心的,反而容易掀起更强烈的反中情绪。
欧盟ProSun总裁Milan Nitzschke指出,双反贸易战对中国厂商的影响有限,而产能过剩又再次破坏了欧洲制造商的前景。5年来,欧盟不断抱怨中国太阳能厂在欧洲的大规模倾销,但仍伴随100多个相关欧洲厂陆续关闭和破产。
SolarWorld在此时宣布破产,就某种程度而言,无疑是验证了他先前不断控诉的,受国内倾销所迫害,尤其破产之际,再重申一次。
走向破产早有征兆
SolarWorld的财务压力导致破产早被认为迟早会发生,尤其正在与美国Hemlock诉讼的长期合约料源官司,Hemlock求偿7.7亿美元,2016年即被爆出SolarWorld一旦败诉即可能面临破产倒闭,因为市场根本不认为其有偿还的能力,但SolarWorld将其划分为即使败诉也只在美国有法律效用、不影响德国总部,而今德国总部先声请破产。
而SolarWorld对中国供应链所设下的贸易壁垒,其实早在2016年下半国内厂前往东南亚等第三地设厂的产能大开即失去保护作用,在欧、美市场的模块报价快速下杀,生产成本不具竞争力的SolarWorld早已败战连连。
也因为SolarWorld仇恨中国供应链,所以,策略上失去了运作的弹性,尤其只有挞伐防守、竞争、没有任何合作或更大的整合,若以其他欧美厂包括SunPower、Wacker等看准中国内需潜力,积极前往合作、设厂来看,SolarWorld为了祭出贸易战其实也付出不小的代价。
市场认为SolarWorld破产,该关注的有下列几点走势:
首先,补缺口问题:SolarWorld拥有相当的品牌知名度,所以,其破产后将有利其他竞争对手抢单,尤其其他欧美厂或东南亚厂等。实际上SolarWorld的2016年销售约13亿瓦,规模有限,若就当下全球太阳能正处供过于求的局面,它就算出场,恐怕对市场供过于求的问题无任何明显扭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