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江苏省扬州市六圩污水处理厂厂长段勇都会绕着厂区内的污水处理池巡查几圈。同样,在200公里之外的南通市,如东县通威集团如东基地水产养殖负责人马欢迎,也需绕水产养殖基地内的池塘巡查几番。
这两个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巡查时都留意同一样东西——光伏。
鱼塘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鱼类的健康和水质情况。
若从上方俯瞰,无论是扬州的污水处理厂的水池,还是如东的水产养殖基地的鱼塘,都成组排列着斜望天空的光伏板。
当“池”与“塘”遇到“光伏”,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水务+光伏”,效益双赢
“看,是不是和奥运场馆鸟巢很像。”顺着扬州市洁源光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俊泉的指引,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扬州市处理生活废水的汤汪污水处理厂看到,每一座处理池上方,都用了如鸟巢顶侧一般的结构网架,圆球与金属支柱穿插的几何构造有序有致。在其上方,则是它们撑起的大片光伏板,如顶棚一样罩在每一座污水处理池上方。
同样,在六圩污水处理厂,以及扬州市自来水公司第一水厂,记者都看到了同样结构的光伏“顶棚”。
“这三所厂子的‘顶棚’,是我们在扬州洁源分布式光伏的项目。”中清能绿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兴华告诉记者,他们一共承载了约9.8万平方米的光伏板。
“9.8万平方米,我们总投资额是1.08亿元。”严俊泉表示,所有光伏设备于2014年12月并网发电,运行2年来状态优异。“主要是利用水池上方闲置空间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用清洁的太阳能补充和替代传统的电力来源。”
用1.08个亿,为污水厂搭建“顶棚”,值得吗?
“项目总装机容量为9.7兆瓦。”在六圩污水处理厂中控室内,该项目的运维人员夏明瑞告诉记者,“按照平均每天光照约6小时计算,3个厂子年平均发电量约1000万度。”
“以运营期25年,年均发电约1000万度估算,25年发电总量约25230万度,不到9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严俊泉表示,系统第一年已发电1097万度,虽所发电全部上网,不能说是自发自用,但对于节约成本显而易见——处理1吨污水的成本中,用电成本占40%,光伏发电大概可抵消这40%中的一半。“如果天气好,汤汪污水处理厂的光伏发电量在1万度/天,该厂耗电量约2万度/天,相当于抵消50%。”
光伏板遮挡阳光,还可减缓水藻滋生。严俊泉还为记者算了一笔绿色账——每年,三座厂子的光伏发电电力相当于植树造林8万亩,节约发电燃煤约4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000吨,减少粉尘排放约80吨。
经济效益明显,环保效应突出,“双赢”的“水务+光伏”,得到了各方肯定。扬州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处处长赵云峰告诉记者,该项目已成为扬州市节能环保的示范项目。
渔光一体,相得益彰
马欢迎负责的鱼塘,原本是距离海堤只有1公里的滩涂。如今,约3900根管桩有序直立于鱼塘,在海风中支撑着40656块光伏组件采光发电。
上有光伏发电,下有水产养殖——这便是通威集团开创的“渔光一体”新模式。
“两者一起,相得益彰。”通威股份四川渔光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饶勇介绍说,夏季高温时,有光伏板遮挡的鱼塘水温比普通鱼塘低1~2度,反而更适合鱼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