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SNEC第十一届(2017)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暨论坛”举行“光伏扶贫和光伏兴农研讨会”分论坛,协鑫新能源副总裁张耀邦应邀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光伏农业是科技创新催生“一光两用、一地两用”的富农兴农新途径。光伏农业用地政策应改堵为疏,在出台光伏农业“不伤地、不减产”强制标准的前提下,调整光伏农业用地列为“建设性用地”的不合理规定。
张耀邦介绍,近年来协鑫集团下属的设计研究院与江南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共同致力于合作研究“不减产农业光伏”,掌握不同农作物的差异化光补偿需求、光伏组件阴影下的光照补偿技术,以及不伤害农田的新型“黑金刚”桩体(基于工程塑料改性,可旋进亦可旋出)等。在多个电站的实践中,已经证明光伏农业可以有效解决光伏发电与农作物生长的“争阳光、争空间、争土地”的矛盾,实现“不伤地、不减产”,有些喜阴的农作物更是有增产的空间。协鑫新能源利用建成的农光互补项目,对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秋葵、油料牡丹等进行试验,实现了上述农作物的高产。
去年11月,江苏省、盐城市农委及农科所的5位专家对协鑫新能源阜宁东沟光伏水稻项目进行测产,“光伏稻”亩产达到591公斤。为实现光伏水稻不减产,协鑫新能源在项目设计阶段,就聘请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专家共同确定水稻种植方案。公司为落实专家研定的方案,专门设计出一款高支架,使光伏组件离地距离达到2.8米,不仅为水稻种植腾出了空间,就连插秧机、收割机也通行无阻。为增加作物的光照面积,该公司将常规的5米立柱桁架跨度加宽到7米,以保证水稻生长的光照要求。在此基础上,协鑫新能源公司还在光伏板上安装清扫机器人,省出了人工清扫通道的占地问题。协鑫新能源还在光伏农业中重点发展“光伏油用牡丹这一喜阴的木本油料作物。牡丹籽油于2011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新资源食品,每亩产油50公斤-70公斤,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2%以上,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
“根据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和光伏农业的特点,因地制宜选好农作物品种,并采用保证农作物受光的新技术后,光伏农业项目完全可以实现一束阳光在农作物生长与光伏发电间的合理分配。”张耀邦认为,“当前的国家政策要求光伏电站涉及一般农业用地的,应按建设用地办理手续并缴纳用地费用。这一规定之下,不仅是光伏农业项目,国家正在重点推进的光伏扶贫工程也陷入困境。光伏扶贫的村级电站大都选址在贫困村庄的一般农业用地上,在现有光伏电站用地政策下光伏企业无所适从。光伏行业对于放开农光互补项目的呼声很高,我们也欣喜于近期正得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
“面对农光互补这一新事物,如何在国家食油安全与光伏发电之间找到结合点,我的建议是国土资源部、国家能源局、农业部等部门联动发文,对光伏电站的支架高度、阵列距离、地面受光、桩体类型等制定出强制标准。在这一强制标准下,调整光伏农业占用一般农业用地需要按‘建设性用地’处理的不合理规定,为光伏农业与光伏扶贫营造良好的用土政策。”张耀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