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 Frontier亏损严重 太阳能企业相继破产
2011年发生311强震、引发福岛核灾事件后,日本政府就大力推广再生能源,于2012年出台“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高价收购太阳能发电所产生的电力,吸引日本企业蜂拥抢进太阳能产业。不过随着太阳能收购价格的逐年调降,也让日本“太阳能泡沫”崩坏,相关企业相继败退、破产件数更飙升至史上新高纪录。
《日经》报导,据东京商工Research统计,2016年上半年破产倒闭的太阳能公司数量为30间,下半年35间,破产件数创2000年开始进行调查以来史上新高纪录;其中,2016年12月单月的破产间数达10间,创下单月史上新高纪录。东京商工Research认为,这与2017年度的固定价格买取制度(FIT)继续下修价格,以及2017年10月将首度展开太阳能竞标,导致环境变化不无关系。
另据相关资料显示,与上年破产公司的负债情况相比,负债规模在10亿日元以上的破产公司减少,但负债规模在1000~5000万日元的公司则增加了53.3%,显见小型公司的挑战更大,经营恶化程度也更严重。
日本持续转淡的太阳能需求不仅冲击到体质较弱的公司,大厂也无法幸免。2月有新闻报导,薄膜CIS厂Solar Frontier受创于环境恶化,使母公司昭和壳牌(昭和Shell)认列了107亿日元的特别亏损。
国内产业需求持续萎缩 国际竞争激烈
日本太阳光电协会(JPEA)于2月20日公布2016财年Q4(2016年10-12月)之出货统计结果。由于内需萎缩,日本太阳能市场已连续7季衰退,只有大型电站需求增加。3月有业内人士撰文分析,印度有望挤下日本,成2017年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场。
JPEA 报告显示,2016 财年Q4在日本国内的电池与组件发货量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均有下降,组件降至1718 MW,下滑17%;电池则下滑23%来到564.6MW。日本国内组件发货量与前年同期比亦普遍下降,唯有500kW 以上之大型发电事业有成长,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3%,且成长的发货量多数来自国外企业。
住宅用太阳能组件部分,和去年同期比下降25%,来到302MW。日本本土企业和外国厂商的组件供货量都有降低趋势,以日本在地企业降低较显著,和去年比下降了18%。在外销方面,出货到北美与欧洲以外市场的电池增加到28.8MW,多了近六倍。但组件的海外发货量则呈现暴跌现象,整体下滑了85%之多,出货到北美的量更只有上一年同期的4%。
而2016 财年的太阳能组件总发货量中,海外企业企业比重为46%,创下史上新高。供应日本市场需求的组件来自海外的比例加大,国内和海外生产的比例来到34 比66。上述形势将在今年继续延续,2月有报导称,泰国Thai Solar Energy公司将赴日本宫城县开发155MW的太阳能光伏专案。
装机量下降 成本过高等原因导致需求放缓
早在2011年,日本本土品牌还占据了日本90%的光伏市场,日本光伏组件主要生产商为京瓷、夏普、三菱等日本知名品牌。自2014年起,日本已经是中国光伏组件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品牌已经占据了日本市场份额的40%以上。SolarFrontier执行董事小山征弘说:“如果陷入单纯的价格竞争,我们会输给中国企业。”
日本的系统装设成本颇高,有数据显示日本组件价格平均是其海外同行的1.5倍以上。因此逐年降低的FiT补贴,直接冲击到整体市场的需求。
另据JPEA统计,日本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的国内发货量也接连出现下滑。而美国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报告则指出日本装机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由于面临电网连接、征地、以及项目融资等挑战,日本有些项目可能会受到限制缩减,在2017年及以后光伏年装机量将逐步下降。
此外,日本从2014年开始出现地区电网无法负荷过量太阳能发电系统并网的问题,造成部分电力公司拒绝接受并网,影响电站的发电收益,冲击电站投资意愿。同时,自2012年以来陆续申请通过的案场量,至今亦仍有很多项目因各种原因展开建设,形成滞量。
上述问题皆是造成日本市场需求放缓的因素。日本政府已陆续推出应对措施,但由于需求从大型电站走向小型系统,仍无法扭转整体需求降低的趋势。
结语:
日本因多种原因深陷内忧外患困局,面对即将赶超的外部劲敌,面对相继破产的本土企业和日益萎缩的产能需求,尽管政府积极推出相应措施、也有相关机构声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需求将在中期或长期回归,但要想摆脱困境,日本仍有很艰难的一段路要走。
FR:solarz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