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之前,众多嗅觉灵敏、行动迅速的光伏企业已经提前布局,分布式光伏成了香饽饽。而农村,也成了光伏企业布局分布式光伏的一大战场。
毫无疑问,光伏扶贫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很好的扶贫思路,既有利于贫困人口增收,又能扩大光伏市场。为推进光伏扶贫的发展,河北、湖北、宁夏等省份纷纷表示只要企业肯建设一定规模的扶贫电站,就可获得相应比例的电站指标。而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可推断,纯商业电站也能以扶贫电站的名义来申报,只要每10MW电站收益保障400户贫困人群每年获得3000元以上的收益即可。政府给企业抛下了如此大的红利,对于企业而言,在实施完成一个光伏扶贫项目后,完全可以做到名利双收。光伏扶贫是一个让政府、企业、贫困农民三方收益的好项目,为什么实施起来总是有些不尽人意呢?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GW,同比增速128%。其中,分布式装机容量4.42GW,同比增速204%。201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6710万千瓦、分布式1032万千瓦。分布式占比仅为13.3%,离各界预期和政策目标差距巨大。
归结分布式在农村推进的症结所在,共有四个大“坎”。
1启动资金的不足
启动资金不足似乎是阻拦光伏扶贫顺利推进的最大的一道“坎”,经过2年多的试点摸索,我国目前有如下几种光伏扶贫融资模式:
三种模式,对于农民而言均是没有资金的负担。可正如天合光能的销售总监曾义所说,“光伏扶贫目前的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企业、老百姓之间的关系。企业自己的利益怎么保证?不能单纯的要求企业让利。”要如何平衡三方利益,还需要进一步的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