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由国际能源署(IEA)、中国能源资源发展论坛共同主办、泰豪科技协办、能见科技承办的《世界能源展望2016》中国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国际能源署能源供应展望部门负责人Tim Gould代表IEA做了题为《World Energy Outlook 2016》的报告。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统计预测处处长宋雯、中国能源资源发展论坛秘书长高永钰分别为发布会致辞,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部副主任彭旦文,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司司长唐元,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杨虎林,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出席本次发布会并参与讨论。来自各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国内外能源企业、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的100多位观众共同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报告的发布。
《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IEA认为,《巴黎协定》只是一个框架,它对能源的影响取决于目标如何落实到政府的具体行动。如果按照各国目前的承诺,实现2℃的全球温控目标尚有困难,把升温控制在1.5℃内可以说是未知领域。
尽管困难重重,报告仍认为《巴黎协定》将会转变未来几十年的全球能源体系发展格局,为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了机遇。从各细分领域来看,未来煤炭行业不断走低,油气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可再生能源前景则更加广阔。2016年,中东占全球石油产量的份额达近40年来最高,与此同时,随着天然气市场转型不断加深,液化天然气(LNG)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在发电领域,2015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已经超过了天然气、石油和核能发电的总和,到2040年,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燃料和技术将满足将近一半的新增能源需求。
煤炭行业的未来处境可谓“雪上加霜”,主要地区煤炭需求不断回落。IEA指出,中国的能源转型是影响全球大势的关键所在,煤炭消费达峰标志着煤炭行业的转折点。未来煤炭需求将大幅回落,IEA预计2040年中国煤炭需求仅为2500百万吨标准煤。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减少碳排放,电力和天然气将填补煤炭需求减少的空间,其中,天然气的使用量将在21世纪30年代超过煤炭。
石油市场将进入一个更大的波动期。报告指出,虽然全球汽车数量翻番,但随着能效提高、生物燃料和电动车的发展,乘用车的石油需求在不断降低,而石油化工、航空、货运、船舶等行业对石油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2015-2016年,获得批准的传统原油项目降至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如果明年的批准数仍保持低位,未来几年后的供需可能不平衡,需要空前的努力方可避免。IEA警示,如果没有出现投资回升或需求侧增长的急剧下降,石油市场将面临下一轮“繁荣—萧条”周期。
从天然气领域来看,液化天然气(LNG)推动了又一次天然气革命。Tim Gould介绍,当前,天然气市场转型不断加深,LNG在全球远距离天然气贸易中的占比也不断提高,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3%。考虑到当前LNG市场供应已经充足,澳大利亚、美国及其他新LNG出口国的加入将给相关合同条款和价格机制带来挑战。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