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平缓、间或沉默,斟酌片刻而后给出明确的答案。
在近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时间里,SMA中国区总裁、兆伏爱索总经理张勇博士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是其性格和行止上的沉稳与从容不迫。
(SMA中国区总裁、兆伏爱索总经理张勇博士)
五年前,张勇正式加入全球逆变器行业巨擘——德国SMA公司,开始参与并领导这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与拓展。其后,并购本土公司——兆伏爱索成为SMA开辟中国市场、辐射亚太市场最重要的第一步棋。
让业界稍有疑惑的是,兆伏爱索在3年前被SMA全资收购后,在国内逆变器市场却鲜有发声,更没有大开大合的市场营销动作。
事实上,过去的三年里,SMA中国·兆伏爱索一直专注于企业的改造整合,“我们一定要完整彻底深入地把SMA的技术、经验、质量和文化都导入进来,一定要把这一步完全做到做好,才能让兆伏爱索真正实现华丽转身、脱胎换骨乃至凤凰涅盘。”
严谨,求稳,讲求工匠精神,是这家企业固有的基因,但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张勇希望赋予其更多的“中国智慧”和灵活性。
“过去几年,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苦练内功,接下来是该我们在中国市场发力的时候了”,张勇相信市场足够大,机会足够多,“我们要确保自己持续地活跃在第一阵营,我们要做客户里可以信赖,甚至可以依赖的合作方。这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也体现在公司层面。”
“用很浪漫的一句话形容,‘只要客户在那里,我们就永远在那里’”。SMA中国·兆伏爱索的愿景,不是要争取一时一域的风光和胜利,而是要实现持续且长远的发展,成为百年老店。
内功
在导入SMA的技术和管理上面,兆伏爱索一共进行了200多项的修正与改进。
这是一家在全球逆变器市场纵横35年的行业巨擘。1981年,SMA成立于德国卡塞尔市,作为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逆变器生产厂家,SMA一直是光伏逆变器行业的标杆,其出货量、销售额及利润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其服务对象遍及20个以上的国家。
SMA进入中国市场早期,曾经在北京设立销售和服务团队。五年前,SMA集团的最高决策层不想再把中国仅仅定位为一个遥远的分支市场,而是决心将这里打造成其全球核心战略的重要部分。这样的战略选择,其实与全球光伏市场的变化紧密关联。
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发展,应用市场从欧洲逐步转移到北美、日本等亚洲地区,SMA成功抓住了这一市场转变机会,稳步扩大其海外市场份额。
2013年,SMA完成对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有限公司72.5%的股权收购,于2013年年底扩大股权到98.81%,并于2015年年底完成兆伏爱索全部股权收购。
事实上,在SMA对兆伏爱索发起并购前,其已是国内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兆伏爱索由创建于2007年的兆伏公司与创建于2009年的艾索公司在2012年合并而成。前者已是当时国内大功率集中式逆变器市场的领跑者,而后者则是小功率组串式逆变器在国外市场的宠儿。
(SMA中国·兆伏爱索位于扬中的现代化生产车间)
作为SMA集团成员,SMA中国·兆伏爱索获得了德国总部资金和技术上的强大支持。让外界稍有疑惑的是,SMA并购兆伏爱索后的数年里却鲜有大动作。而就在过去的这几年,国内逆变器市场风生水起,众多本土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壮大。对此,SMA中国·兆伏爱索似乎“视而不见”,表现得极为平和与安静。
对此,张勇博士告诉记者,并购三年来德国总部一直在对其展开“大手术”,按集团统一标准进行全面的改造,SMA中国·兆伏爱索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心血来苦练内功,这与SMA总部的战略计划一脉相承。
企业整合历来艰苦,张勇博士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从技术和管理层面上来说,为全面导入德国SMA的要求,仅一款产品兆伏爱索在细节上就有200多项的修正与改进。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