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部高原之上的这些乡村,海拔高,交通困难,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病地区。正因其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它们无法接入国家电网系统,只能依靠附近河流上随意搭起的小水电站提供电力。
但是如此简陋的水电站都经常出现问题:夏季用电紧张,水电站提供的功率不够,供电情况极不稳定;冬季河水断流或结冰,水电站便无法运行。不稳定的供电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村民们晚上不得不摸黑上厕所,冬天只能在刺骨的冰水里洗手洗碗,当地小学的学生们在昏暗的灯光里上晚自习,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念着他们简单而令人心酸的梦。
201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学生联合爱心企业和人士,通过捐建光伏微电网帮助供电不稳定地区的孩子们解决学习生活用电问题,成立了“梦之网”项目。在三年的时间里,共有60余名清华师生参与其中,累计为四川和新疆的四所小学建设49kW的光伏微电网,惠及500余名师生。
今年是梦之网项目计划付诸实施的第三年。今年的两支实践支队于8月中旬出发,经过了三天的旅途才抵达目的地为当地小学,成功搭建了离网型光伏微电网系统。
队员们经过一周奋斗,建成了39kW的光伏微电网,为300多人提供生活保障。
光伏微电网只是一个开始。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多方力量的投入。提供物质保障虽然必不可少,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根本性改变当地教育落后的现状,制度、观念方面的改变才是当务之急。清华大学“梦之网”的队员们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继续为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