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要闻 > 正文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来源:北京市发改委发布时间:2016-09-27 09:59:30

第六章 创新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

立足“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优势,强化新能源领域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集群,强化对首都高精尖经济的支撑作用。

一、加快创新能力建设

构建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资源优势,全面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国家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证测试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联盟纽带作用,构建科技大数据支撑平台,引导新能源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形成联合创新团队。围绕新能源领域的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我国新能源自主创新重要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

突破一批新能源核心技术。推动新一代光伏、大功率高效风电、智能电网、新型储能装置等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促进相关技术装备产业化。紧抓能源互联网发展契机,支持能源转换、需求侧管理等核心设备研发。

深入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发挥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集聚优势,加强科技转化交易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共建技术转化基地等多种形式,促进新能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二、支持壮大企业发展

积极支持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成熟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利用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新能源领域创新型企业在产业链高端环节和关键环节加强创新投入,强化自主品牌建设,驱动产业高端发展。

做优做强行业领军企业。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资源共享,鼓励支持本市新能源领域领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资源并购整合,优化升级产品结构,大幅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参与周边省市资源合作开发,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

三、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新能源行业从实验室、产品中试到应用的全过程融资模式与融资服务平台,健全新能源行业绿色信用体系,促进新能源重大技术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公共设施建设。

做优第三方认证服务。支持在京国家级认证机构建立新能源系统及部件的实证性研究基地和系统测试平台,形成具有实验室测试、现场实证技术基地和大数据中心一体化的新能源检测平台,加强认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本市检测认证服务能力及水平。

培育发展新能源集成供应商。根据区域能源需求和供给特点,培育能够提供新能源与常规能源融合应用服务的系统集成供应商,鼓励企业探索发展“互联网+新能源”的智慧能源服务市场化模式,推动新能源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不断涌现。

第七章 优化新能源发展环境

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能力,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营造良好环境。

一、建立目标引导制度

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研究出台本市可再生能源指标分解制度及考核办法,将可再生能源规划指标分解到各区、各重点领域,并实施年度考核。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线监测平台功能,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指标统计体系,研究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统计和信息公开体系。

二、完善交易机制

理顺价格形成机制。落实电力体制改革要求,研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配价格政策,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价和补贴形成机制,研究火电调频调峰补偿机制,建立辅助服务市场,推动各方提供灵活性市场服务。结合“煤改电”工作,研究热泵采暖优惠电价政策。研究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服务价格机制,将地热、热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暖收费价格纳入现有价格体系。

创新交易模式。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参与绿色电力直接交易、电力需求响应等新业态。探索建立绿色电力自愿认购制度,鼓励居民和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研究与碳排放总量控制和碳交易相协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系统和交易机制。

三、强化政府服务

强化配套法规政策标准。加快推进本市可再生能源立法,规范引导行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研究进一步鼓励热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措施。制定分布式光伏、新能源微电网等相关领域标准规范,健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

提升政府监管服务水平。全面清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非行政许可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强化地热能利用水资源回灌管理和水质监测。根据项目审批权限,加强市区两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管理制度建设,落实一岗双责,逐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四、鼓励创新商业模式

鼓励采用多种投资模式建设新能源项目,大力培育区域能源综合供应商,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支持新能源资源、设备、服务、应用的资本化、证券化,为基于“互联网+”多种形态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平台。依托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探索用户自主的能源服务新模式,培育虚拟电厂、负荷集成商等新型市场主体。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索比公众号
推荐新闻
晶科能源发布首款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Neo Green组件

晶科能源发布首款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Neo Green组件

近日,全球极具创新力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正式发布Neo Green组件。这些N型TOPCon Tiger Neo组件均由TÜV Rheinland认证的"零碳工厂"所生产,符合该认证的标准和要求。

晶科能源可再生能源光伏组件制造
2024-02-27
三部委:加快推进补贴项目清单审核、已拨付资金调整收回工作

三部委:加快推进补贴项目清单审核、已拨付资金调整收回工作

2024年1月15日,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常态化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4〕6号),根据文件,将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常态化规范管理!

可再生能源电价太阳能发电
2024-02-27
内蒙古: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开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

内蒙古: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开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

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通知(内能源油气字(2024〕126号)》,文件规定,为加快推进我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氢能产业发展新路径,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和制氢加氢站;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

太阳能可再生能源
2024-02-27
武汉:2023年竣工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29.75MW

武汉:2023年竣工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29.75MW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城乡建设局通报了2023年度各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根据通报,2023年,全市竣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568.41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29.75兆瓦。各区积极引导项目开展超低能耗(近零碳)试点示范工作,全市累计超低能耗试点示范项目面积达115.09万平方米。全市竣工建筑面积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占比达53.58%。洪山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超4兆瓦。

可再生能源建筑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
2024-02-26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