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光伏,西门子CEO彼得·罗旭德(PeterLoescher)寄予了厚望,计划使用Solel的技术在撒哈拉大沙漠建造一个千亿美元的巨型太阳能发电厂,将生产的电力运送至欧洲家庭。
但现实却是那么残酷。由于Solel采用的聚光型太阳能发电(CSP)技术已经落后,光电比CSP发电便宜得多,且差价有扩大的趋势。此外,在沙漠,风电的价格要低于光电,这样以CSP技术发电的价格要远高于风电,就使公司在向阿拉伯国家推广沙漠科技项目时遇到麻烦。
2012年11月,西门子当家人罗旭德宣布停掉公司的太阳能业务,退出光伏市场。当初收购Solel花了4.18亿美元,但该公司的亏损远远超过这个数。
3、壳牌集团
壳牌是一家全球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新能源是壳牌集团新开发的领域,由集团下属的非传统业务部门(NTB)负责。在光伏市场,壳牌经历了进入—退出—再重返的曲折经过。
壳牌在全球布局光伏发电项目最早是在2001年,但由于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成本高,而消费者尚未准备好为清洁能源支付更高的费用,随后壳牌逐步退出光伏市场。
但现在,壳牌又重新回来了。“和15年前首次涉足新能源投资时的环境相比,现在处于好时机,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决定。全球能源转型正值其时,壳牌希望参与这次转型。”6月28日,壳牌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总裁魏思乐(MaartenWetselaar)在回答华夏能源网记者提问时,如此说道。
华夏能源网记者了解到,在壳牌每年10亿美元的研发预算中,新能源业务占到1/5左右。在未来,新能源投资将成为壳牌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壳牌正在积极探索利用太阳能技术实现低碳运营,目前已成为Glasspoint公司的非控股投资者,目前在阿曼建设容量约为1GW的项目。
4、德国博世
博世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能源及建筑技术的产业,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博世的业务范围涵盖传动与控制技术、热力技术和安防系统等。
太阳能是博世重金投入的一个产业,但在2012年太阳能事业部却为公司带来了高达10亿欧元的亏损。之后随着Solarworld和台湾中美晶集团分别对其光伏发电业务进行收购,博世集团在2014年初停止生产硅锭、硅片、光伏电池及相关组件。
退出晶硅领域后,博世仍持有其薄膜子公司。其最初的计划是使薄膜技术达到市场成熟化,然后开始制造业务。但公司一直未找到具有恰当的理念来执行该计划的合作伙伴或投资方。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部门负责人斯蒂芬·哈通说:“尽管在过去几年中采取了广泛的措施来降低制造成本,但是依然无法抵消价格大幅下滑40%所带来的亏损。哈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申了“供过于求”对博世太阳能光伏发电业务的影响,他认为,当时的全球市场供应已经两倍于需求,因而导致博世难以达到既定利润率。
哈通没有提及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背景是,中国和欧盟太阳能企业的贸易纠纷持续上演。2012年,欧盟委员会启动了对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及金额高达210亿欧元。尽管双方以“价格承诺”的形式达成了“友好解决方案”,但这一争端并没有结束。
2015年,博世公司宣布,由于未能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决定关闭其薄膜光伏开发中心——BoschSolarCISTechGmbH。这标志着博世集团彻底退出了晶硅和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