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业绩超预期增长,主要源于国内单晶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630抢装对二季度影响较弱:多晶硅片价格在3月后,即从6.5元/片的高点一路下降,反映了市场需求逐渐走弱;同时抢装对上游硅片环节的影响最迟到5月底,因此对二季度的影响不会强于一季度。
隆基二季度单季贡献了5.6-6.1亿元,环比一季度翻倍增长。背后显示的是其出货量的大幅增加,即单晶替代的加速趋势。
根据券商的测算,隆基上半年单晶硅片出货约3GW,其中约70%用于国内市场。组件出货800MW-900MW,全部用于国内市场。按中国上半年整体装机15GW计算,仅考虑隆基一家公司,单晶占比就达到20%,因此2016 年上半年单晶装机比例超出25%是大概率事件。
2、单晶成本不断降低,是单晶替代的最大动力
得益于2015年大量先进工艺集中导入及设备的全面升级换代,单晶硅片成本大幅下降20%。这也是单晶硅片从2015年初8元/片一路下降到目前6.45元/片的情况下,隆基仍然能保持20%毛利水平的关键原因。
在5月SNEC展会上,隆基给出0.6元单多晶硅片价差承诺的底气也来源于此。而仅7月份单晶硅片就两次下调价格来看,确实也兑现了之前的承诺。
据了解,0.6元的硅片价差,是在单多晶组件功率差10W,且售价相同的情况下得出的。0.6元的价差,不仅能保证组件厂商做单晶产品成本更低、收益更高,也能使得组件厂商有能力维持单多晶组件价差0.1元/瓦,从而使得单晶电站投资收益更高。
无论是电站投资环节,还是电池组件制造环节,单晶路线收益更高,正是国内单晶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的关键。据了解,国内主流的组件和电池厂商,无一例外在今明两年都有大规模改线至单晶电池的规划,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单晶需求。这种惊人的现象,无疑成为行业拐点到来的最好注释。
隆基相关人士也表示,其自身仍有较多的技术储备和成本下降空间,在2016年仍能保持较大的成本降幅。甚至在不远的将来,有能力将每片单晶硅片的成本做到与多晶的无限接近,从而进一步缩小价差。在保持合理价格方面,隆基有充足的弹药。
3、领跑者继续发力,将加速单晶替代趋势
随着领跑者计划的实施,和今年领跑者基地的扩容,“后630”时代,领跑者计划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高效产品势必成为市场主角。
领跑者有更高的效率门槛要求,规定多晶和单晶组件效率须分别达到16.5%和17%。而近日,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投资主体优选评分标准的参考文本来看, 技术先进性将作为打分标准,效率进一步提升将有加分,会进一步提升效率门槛。
据了解,目前电站投资商都在询问业界PERC产能建设和供给情况,预期今年的领跑者项目将大部分由PERC产能提供,这对单晶技术来说更为有利。
目前,单晶PERC生产工艺已较为成熟,而多晶PERC必须要叠加黑硅工艺,量产尚待时日。且PERC工艺会导致初始衰减大幅增加,目前主流解决办法是使用掺镓硅片,但会面临专利和硅片端成品率降低的问题,不是最佳方案。退火设备对抑制单晶衰减更为有效,但长期是否会反弹暂无确切验证,且会增加设备投资,还会造成电池端碎片率的增加。
面对PERC电池客户,隆基则提出了自己的衰减解决方案。在5月SNEC展会上,宣布计划2016年底推出新一代高效单晶硅片,其转换效率较目前提升0.15%,同时将有效降低单晶组件LID问题,帮助常规单晶电池效率突破20%,且硅片生产成本不会大幅增加。此新品具有帮助单晶技术路线,进一步强化成本和效率方面的双重优势。
至此,隆基对单晶技术路线的信心已得到了外界的充分认可,一向低调的隆基近期看似激进的扩产计划,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其硅片产能将在2016年底达到7.5GW,2017年底达到12GW,而其云南拉晶和切片项目也正在前期的紧张筹备中,预计18年可达到20GW以上的规模,以实现2018年国内单晶占比约50%的目标。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