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怎么看待我国光热发电发展的现状?
李俊峰:我认为现在我国光热发电存在四大问题。首先,产业链还不完善,现在没有企业能够打通全产业链,这是最大的难题,不仅缺乏系统集成能力,也缺乏各个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供应能力,甚至还缺乏光热发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经验,不具备快速发展的客观条件。第二,从国外经验来看,光热发电的竞争力有限,它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从全球每年发电装机容量来看,光热发电与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不是一个数量级。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外光热发电的技术就已成熟,但就是竞争力有问题,一直发展缓慢,近年来虽有提速,但每年的新增规模仍停留在百万千瓦的水平上。第三,机制问题。光伏的发电成本可以降到1元/千瓦时以下,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但光热发电现在是1.2元/千瓦时以上,以后下降的空间也不大,仅就发电量而言,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根本没有竞争力,但光热发电最大的长处是可以储能,因为考虑到它能够调峰。问题是它能不能调峰?如果能,是否可以调峰电价?调峰就要在负荷中心建电站,像目前建在青海德令哈就没有竞争优势。第四就是资源和匹配的问题。在中国,既要光照好,又有水,土地又便宜,且当地电力负荷需要调峰,这样的地方太少了,若只发电不调峰的话,光热就竞争不过光伏了。
记者:考虑到上述困难,您对光热发电的“十三五”规划有什么建议?
李俊峰:鉴于以往确定的指标以及实际完成的情况,我不建议再在“十三五”规划中制定光热发电指标,现阶段就是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做工作。我的想法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并完善光热发电市场,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完成试验电站,打通产业链。第二阶段,从2020到2025年,通过示范电站来建立产业链,提高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供应能力。待产业链成熟后,约在2025年后再进入第三阶段,进行规模化发展,完善产业链。有了完善和成熟的产业链,可以进入第四阶段,就是制定政策,实现商业化发展,完善体制和机制,将光热发电纳入国家整体部署,到这个阶段就能规定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的具体指标了。光热产业应该根据上述步骤,争取利用10~15年时间,把前三个阶段做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热发电产业链,这个最为关键,然后才是商业化发展。
记者:您说的我国光热发电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这个“国际竞争力”是指什么?
李俊峰:真正的竞争力从来都是我们自己有这个能力。说到光热发电的国际竞争力,就是我国的光热发电要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光热发电的怪圈不存在
记者:您怎么理解目前光热发电存在的“产业在等政策,政策在等产业”的“怪圈”?
李俊峰:这就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其实只要有吃鸡蛋的,鸡蛋就生出来了,不用管这鸡是从哪儿来的。光热领域,我就说水深了就有鱼,水越深鱼越大,这是个自然过程。现在光热的水里没有鱼,说明水不够深。所以需要企业去努力,不管是光热发电的技术还是设备,都不是国家培育出来的,因为它不是国家战略性问题。现在光热发电的问题想让国内的企业去解决都很难,这就回到了产业链上,我们缺少一个完整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我们必须打造一个,这是光热发电发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