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建光伏电站在采用镀锌扁铁作为接地装置的情况下,建设成本约为每兆瓦5万元人民币。但是,一次“难堪的再会”,就会让业主方付出每兆瓦7~10万元人民币的改造代价。并且,在电站25~30年的全寿命周期内,这样的“再会”,会发生两到三次。这些隐性成本远远高于新建时的投入。
“地面电站中,最严重的接地腐蚀情况会发生在一类特殊的项目中——农光互补,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朗坤的李建魁先生指出“首先,在现实情况中,普通的地面光伏电站维检人员很少,对包括接地系统在内的电站设施干扰较少。而在农光互补项目中,电站内会有大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工作人员,人员、机械都会对接地装置产生意外的机械伤害。其次,在农田中,日常的生产过程会频繁的进行浇灌活动,同时对土壤施用大量的肥料、喷洒农药。这些活动都会使土壤含水量增高、土壤酸碱性发生变化,进而加剧了接地系统的腐蚀速度。”
水面光伏项目更是接地的“重灾区”。且不论沿海滩涂地区的高盐分海水对接地材料的强烈腐蚀,即便是在内陆的渔光互补项目上,接地干线临水敷设,流散电极更是要插入水中来达到泄放故障电流的目的。潮湿甚至是泡水的环境对钢材的腐蚀速度数倍于土壤环境,这就使得“难堪的再会”缩短到5年左右。
技术方案:成本平衡
正泰太阳能总经理仇展炜告诉笔者:“目前镀锌扁铁仍然是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案。”正泰太阳能从事光伏开发时间较长,在接地方面也整理了一套自己的办法:对于腐蚀性土壤,可以采用阴极保护接地,但费用较高。在正泰的格尔木电站,土壤勘测为弱腐蚀性,正泰的解决方案是将扁铁型号加大,较为节约成本。
在山地电站,岩石难以开挖且土壤导电率低,传统方式不适用。正泰用支架连为整体,用大截面扁钢引致外延空旷地带,做接地井,保证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此外,仇展炜还指出,现在有接地企业专门做镀铜钢接地产品,抗腐蚀性强且泄流快,是比较理想的接地方案,但目前价格较高。在2014年,云南电力设计院汪鹏做过测算,一个占地面积45800㎡的20MW光伏电站,当时的造价22830.05万元,采用镀铜钢的接地方案比镀锌扁铁多了36.55万元,占总投资的0.49%,镀锌扁铁占总投资的0.33%,相差0.16%。汪鹏也比较看好镀铜钢,认为这是比镀锌扁铁更优质的材料,并在云南楚雄州永仁县秀田光伏电站上面成功应用。
“我们就是要解决性能好但价格高的问题。”李建魁说,朗坤做的正是铜包钢接地方案。为了平衡电站业主的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朗坤没办法在材料上降低品质,于是就在安装方式上下功夫。
朗坤将“成本账”从单一的光伏接地产品延伸至光伏接地整体方案。“接地成本是有产品和施工两部分费用组成,朗坤开发了高效、快速的模块化设计安装方案,可以根据客户复杂地形和特殊的要求快速制定出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接地单元(接地母线单元、接地上引线单元、连接单元)。”李建魁说。经过模块化设计后,工厂会根据图纸在工厂生产处符合现场具体情况的全部预制完成,加工成统一型号、规格、连接方式一致的接地单元,通过检测后发往施工现场,通过施工费用的节约,目前朗坤的整体解决方案已经于镀锌扁铁方案成本持平甚至更低。
传统的扁铁每根约6米长,镀铜钢连接线却由于有较好的柔韧性,可以成卷运输,根据实际情况做到100米至1000米不等,有效地减少了最容易出现锈蚀的连接点,降低故障率。“
朗坤还开发了专门的开沟机械,开挖放线的速度是普通机械的五倍。“这是一种全新的积木式搭建模式。”李建魁告诉笔者,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放热焊接技术,一分钟内可以实现接地模块分子间的连接,缩短工期以及规避人工操作带来的不安全隐患,也有效杜绝了接地系统的均压问题,热稳定问题和腐蚀问题。
“光伏电站的建设与运维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好就忽略客户的成本。”李建魁说,“所以通过机械化提高效率和质量,通过整体解决方案,才能使新技术在各种方面都真正绝对竞争力。”
在刚刚并网的大同领跑者项目中,三峡新能源已经开始用了镀铜钢技术,而镀锌扁铁作为目前的主流仍然被广泛的使用,笔者相信,没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适应任何环境的考验,可以满足所有的客户,光伏接地这点事儿,还是要因“地”制宜。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