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投资是一项周期长,规模大的能源投资项目。从长期来看,必然会出现多种主体参与,多种类型金融服务加入的资产经营性结构的局面。目前来看金融租赁已经积极参与,并在资金结构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已占总量的50%。在可以预计的将来,承接租赁资金的短期债券,基金等等极有可能成为补充,而形成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的资产金融类产品。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类型金融产品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未来必然不是一种产品可以满足全价值周期的资产管理,甚至可以设想20年后电站资产残值也会有专业的公司进行管理。理想固然丰满,现实还得关注如何提高电站资产的流动性。
光伏电站作为资产来看待,制约其交易,融资的核心问题是电站资产的合法性,可靠性和收益的确定性。按我们提出的电站资产评估的五力模型来看包括:
1, 法律上的合规性;
2, 发电量的技术可靠性,包括:设备质量,设计合理,施工质量等等;
3, 环境的可预测性,包括:辐照,送出能力;
4, 质量风险的背书和转移,包括:保险,核心设备和设计施工的选择;
5, 运维管理, 包括:运维管理体系,运维数据的公开,运维成本测算。
可以说,提高电站资产的流动性,电站价值的评估是基础,市场环境的建立(第三方机制)是关键。同时在电站开发,设计,建设,融资各环节要有统一的交流语言(比较统一的文件格式),以提高信息流动效率和信息管理能力;并且是以金融方,收购方和交易流程为思维起点,以流动性为评价标准,倒逼市场规则的建立,因此,当前的市场环境发展的目标应该是:
第一: 建立由金融方发起的评估体系,并传播到价值链的各环节;
第二:完善市场环境(独立的第三方机制);
第三: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比如,金融租赁行业认可的检测内容和机构被行业普遍接受。
这项工作看似庞大,其实呼之欲出,首先从工作内容上看:
以上工作除了贷后管理、保险、核心设备增信评价、运维的体系以外,其他项目第三方机构都有涉及。存在的问题无非就两个方面,谁能统一标准,标准为谁服务。解决方案也一目了然:
第一,由金融机构牵头,由“有钱人”牵头。产业内相互牵制,竞争多,合作少。向“钱”看,更为合理和现实。
第二,规则要和金融机构的风控思维一致,倒逼行业规则的建立和实行。规范其实不是没有,是和需求脱节。
市场环境的建设不能直接解决业内融资难的问题,却是解决问题的基础。随着政策层面出台保障性收购小时数和第六批补贴目录的发放,有近35GW的项目在资本市场已经具备收益的测算,但过去已建成目的质量问题,历史发电数据的真实性,潜在的技术风险仍是电站资产流通,资金退出和低成本资金进入的障碍,所以对于现在的新建电站,务必是建立在健全的质量管控体系和运维体系基础上;验收,运维数据公开透明、真实;风险转移和分担手段充分基础上。光伏行业才可能吸引各种资金的进入,保证健康的持续发展。(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