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是山西省贫困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所辖近3000个行政村,20%是贫困村;435万总人口,10%是贫困人口,其中无劳动能力、深度贫困的人口又占总贫困人口的10%,人数约为4万人,扶贫工作异常艰巨。然而,临汾市却在光伏扶贫攻坚战中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以建设村级光伏电站为主,确保贫困人口共享收益。
据记者了解,“村级光伏电站”的扶贫模式获得了各级政府、参与企业的多方认同。与其他各省广泛进行的“入户”扶贫模式相比,“村级光伏电站”可确保贫困人口共享电站收益。在电站建成当年,贫困人口就能拿到电站红利,避免因房屋不能承受光伏安装而错失此轮扶贫的机遇,为光伏产业扶贫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村级光伏扶贫”也化解了长期困扰入户式光伏发展的几大瓶颈,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项目开发的难度,确保了“光伏产业扶贫”在临汾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
如今,“临汾模式”已被确定为全国光伏扶贫的主导模式之一,光伏扶贫的示范效果正在显现。
启示:光伏扶贫“交钥匙”
作为国家2014年批准的第一批光伏扶贫试点城市,光伏产业扶贫成为临汾市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之一,临汾市采取“试点先行、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办法,在全市16个县市区实施了光伏扶贫的试点工程。
自2013年11月临汾市大宁而吉村建成全国第一座村级100KW光伏电站以来,截至今年5月,临汾已建设的127个村级光伏扶贫项目中,实际并网运行的已达86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临汾模式给产业扶贫的启示在于,“产业扶贫思路清晰”、“从上至下的高度关注”、“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运作”、“对后期项目维护的注重”以及“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六个方面的整体考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光伏产业扶贫“交钥匙”工程的解决方案。
项目初始资金筹措历来是项目推进最为关键的环节。一个100KW的村级光伏项目,需要的投资约80万元。2015年,临汾市以“扶贫资金投入为主、项目村自筹为辅”的方式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52个项目村的光伏资金来自山西省下发的光伏扶贫项目专项资金和临汾市扶贫项目开发资金;75个项目村利用整合各类扶贫开发资金和扶贫发展资金,全部实现了每村光伏电站70万元的投入,剩余10万元作为质量保证金,从项目电站的收益中分三年支付建设企业。
2016年,临汾计划把国家、省、市用于光伏的财政资金做为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资本金,撬动银行贷款,用于解决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思路是:把省级下达的光伏扶贫建设资金统一整合到市级融资平台(临汾市扶贫开发投资公司),以此为资本金到农发行贷款。以2000万元财政资金为例,可以在农发行贷款8000万元,资金总量达到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