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光伏行业资金密集程度高,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性较大。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光伏行业实施较为审慎的信贷政策,提高了光伏行业的融资门槛,融资成本持续增加。总体看,光伏行业融资环境欠佳。
(一)光伏行业资金密集程度高,整体债务杠杆偏高,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性较大。
光伏行业资本密集程度相对较高,易受信贷政策和企业融资渠道影响。行业初始投资以及日常营运资金需求较大,因此光伏企业对信贷资金支持的依赖性较大。除了规模很小难以取得银行借款的小型企业,以及少数能够持续进行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外,其他处于增长阶段的光伏企业往往需要持续增加信贷资金支持。因此,融资环境的变化会对光伏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及经营扩张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我国光伏行业整体债务杠杆偏高,融资成本可能继续增加。2012-2014年间,全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总体维持高位,未有明显下行趋势。我国光伏设备及元器制造行业负债率分别为66.33%、67.42%和66.85%。光伏下游电站行业的负债率更是高达70%以上。
2012-2014年间,我国光伏行业财务费用增长较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是因为融资规模和成本的上升导致财务费用的增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行业近三年的财务费用增长率分别为2.31%、1.41%、16.73%;太阳能发电行业财务费用增长率分别为345.33%、96.92%、95.24%。
(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光伏行业采取较为审慎的信贷政策,加大了光伏行业的融资难度,融资成本持续增加。
海外贸易争端加剧行业危机,曾经的光伏行业巨头企业“尚德”破产重组以及“11超日债”、“11天威MTN2”和“10英利MTN1”相继违约后,光伏行业的风险暴露无疑。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对光伏行业的信贷政策较为谨慎,光伏行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难度较大。
下游电站企业融资需求较高,虽然有补贴政策能保证稳定的现金流,但随着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出现缺口,光电补贴的延迟支付,下游电站运营企业的应收账款增长,信用质量有所下滑,融资难度也持续上升。
在较高的债务杠杆的压力下,光伏行业的融资成本业居高不下。我国现阶段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中国央行11月22日时隔逾两年后重启不对称降息,将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25和40个基点,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此举旨在更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振经济。
但降息后资金却主要流向虚拟经济,可以催生资本市场的繁荣,而实体经济却未能获得资金,反而资金更加稀缺,导致实体利率上升。同时由于经济下行,坏账率上升,风险偏好降低,银行惜贷,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难以降低。
在不良贷款率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整体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8.61%下降为2012年的0.95%,2012年后略微有所回升,2014年不良贷款率为1.29%。显示我国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越来越小,已经达到相对较低水平。
我国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略高于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比例,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3年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为1.79%。作为制造业的光伏行业,其行业不良率很大程度上会跟随制造业全行业的变化趋势。但也不排除发生局部性债务危机的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