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光伏扶贫”这个类目出现在光伏产业之初,争议其实就一直没有停歇过。当然,大家争论的焦点从来不是“光伏扶贫是不是个好事”这种大而化之的论题,因为这个产业中的所有人都清楚“光伏扶贫”的优点和益处,大家更多的担忧其实在于“这个‘光伏扶贫’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金太阳’?”
“光伏扶贫”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金太阳”,没人说得清,但是“金太阳”曾经经历过的某些让人心灰的历程的确开始在“光伏扶贫”里隐约抬头。
在2015年9月30日结束的“安徽颖上‘光伏扶贫’竞标会”上,居然爆出了单瓦5.9元人民币的创纪录新低价,让整个光伏业内的有志之士忧心忡忡。
令人震惊的竞标结果
(安徽颖上“光伏扶贫”招标会网络公示结果)
这个结果明面上似乎完全没有问题,不过在目睹了整个竞标过程的知情人z先生的指点下,小编认真计算了“结果”中公示的总价和项目的总装机量,居然得出了这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在无人知悉的前提下,安徽省内两家“新兴”光伏企业竟然已经把分布式光伏的对外报价压低到了5.9元/w,这据小编之前掌握的行业通行的6.9-7.5元/w行业标准相距甚远!
小编不禁对这两家中标企业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两家什么背景的企业?他们应用了哪些新技术可以把分布式光伏的单价可以压到这么低?他们要使用什么组件什么逆变器什么支架什么电缆……才能把公开报价压低到成本价之下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