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电传媒旗下中国电力报记者深入中海阳承建的中节能东台光伏电站采访,并撰写了以《质量融入速度的典范》为题的长篇通讯,肯定了该电站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诸多成果。
报道中说, 数年间光伏电站“大干快上”,促成了装机爆发式增长,伴随而来的是电站设备的损耗,电站发电量的衰减。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直到回收处理是光伏电站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损耗和缺陷可能贯穿于光伏电站的整个生命周期。如何减小损耗?又如何解决一些组件天生的缺陷?中海阳与业主中节能之间的合作有着一套特别的解决方案。
报道引用中海阳技术工程师吴少仙的话说, “存在于晶体硅光伏组件中的电路与其接地金属边框之间的高电压,会造成组件光伏性能的持续衰减,业内称之为电位诱导衰减(简称PID),大自然中的气候变化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组件PID效应都会产生影响。该效应随着温度、湿度的不断变化,其输出功率随之下降,但是该效应对组件功率输出并不是毁灭性的,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恢复的。
考虑到江苏东台地处沿海,高温高湿容易误导组件,导致该效应的产生,中海阳在电站建设过程中采用了逆变器负极接地的方法,在采购上对逆变组件做出优化和改进,从而提高了抗PID效应的能力,找到了降低组件损耗方法的同时,也为业主方后续的运营维护节省了成本。
除此之外,报道还对该电站在组件支架方面的改进给予了肯定。通过中海阳与业主方的积极沟通与合作,双方协商后在四期工程施工阶段把原有设计院设计的支架方案全部推翻,并重新设计了一种支架。该支架是一种双抱箍结构的支架,上下抱箍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四根撑杆分别从斜向、水平方向以及中间支撑。斜梁和撑杆之间、撑杆和抱箍之间的固定方式均采用螺栓,相比之前的支架具有安装简单快捷,无需焊接,无需防腐且具有高度、角度调整的能力。这项设计已经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并被其他光伏电站广为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