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结庐而居,屋顶自然就不是什么稀罕的事物,但千万别以为逮着个屋顶就一定捡着钱了,在光伏人的眼里,选屋顶就跟选美似的,是有分三六九等的。“有屋顶”并不等于“有项目”,好的分布式屋顶要满足经济性良好、可开发规模大等重要指标,因此,在分布式光伏开发者眼中的优质屋顶需要包含如下特征:业主运营稳定并且电耗高;屋顶存续期长;适合开发5兆瓦以上大型屋顶电站;地方补贴力度大或当地工商业电价高。而偏偏屋顶资源紧缺就是制约光伏发展的一大瓶颈,屋顶光伏面临着大企业屋顶难求,城市居民屋顶犹如鸡肋等等bug重重。先别急,笔者今天并不是要给大家泼冷水哒,只是想给遭遇死胡同的小伙伴找点不一样的视角,那就是校园光伏。
当光伏邂逅校园,将会有怎样的火花?
首先,校园的屋顶资源相当可观,从最具发展校园光伏潜力的高等院校来看,据统计,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共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
这些高等院校拥有大片的教学楼、饭堂以及宿舍屋顶,光伏组件在这些建筑物楼顶来进行铺设便能达到建设要求,无需占用更多的地面面积。另外,相比备受产权问题困扰的民用屋顶,校园屋顶的产权归属更为简单明晰。笔者窃以为,在未来“以拥屋顶资源为王”的光伏行业,谁能保证这不会成为下一轮各方争夺的标的呢?
虽说目前的校园光伏电站对于高耗能的城市工业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在教育越来越普及的当下,随着自主招生规模的增长,校园的资源利用与环境建设也在不断地升级,学校每天在教学楼、食堂以及学生宿舍等方面也有着十分庞大的电力需求。校园光伏系统一旦安装,就能在至少25年内稳定可靠地以固定的价格供电,不存在燃料短缺、运输紧张等问题,也不会像常规的电厂那样受到国际市场上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其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的优点能长时间保障校园的安全供电,缓解校园供电压力;另外,目前很多院校都位于市区中心或城市中较为繁华的地带,多余的电量还能辐射到周边,就近消纳。
以上这些还只是从经济效益方面作考量,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就说过,“科技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孕育着科技知识与技术的校园中建设光伏系统,更能激发社会和高校中关于光伏和新能源利用的学术研究的兴趣,促进光伏技术的进步,这些影响更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
而近年来,政策利好对光伏行业的青睐是有目共睹的。“金太阳示范工程”是我们国家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支持国内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越来越多的校园光伏建设不仅得到了国家的补助与支持,更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看看那些“吃螃蟹”的光伏校园们
北京市百兆瓦阳光校园金太阳工程
2013年,作为我国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市乘光伏政策之东风及时启动了“北京市百兆瓦阳光校园金太阳工程”示范项目建设,在约1000所具备条件的市属学校及附属设施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用户侧并网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100兆瓦。一所学校一年就节约近40万元电费,项目建成后,还将为首都每年提供约1.2亿度绿色电力,同时将每年节约标煤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00吨,减排氮氧化物480吨。
浙江大学光伏长廊
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楼,这条长达500米,形如波浪、造型别致的光伏长廊已经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光伏建筑作品之一。光伏长廊采用了柔性薄膜光伏组件,此类薄膜光伏材料非常柔软,可以弯曲,铺设在长廊顶部,系统发电容量为68kWp,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因其不含易碎玻璃成分,安全性能更高。浙江大学还在玉泉校区建设可再生能源微型电网,紫金港光伏发电系统将与该电网形成协同,最终构建成为一个跨区域、电能流与信息流双向交互的智能电网开放性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