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往哪走?

来源:能源杂志发布时间:2015-08-20 09:52:10

光伏市场火热的背后,却暗流涌动。围绕“58号文”上下游企业曾各自据理力争。

光伏产业发展至今,火热程度前所未有。2015年,国内电站的规划为17.8GW,占过去6年国内光伏电站装机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样,在上游的多晶硅市场,预计今年全球供应量为35万吨,其中国内为16万吨,同比增幅分别为16%和23%。尤其是国内,这种增长态势还有被放大的空间。

然而,火热的光伏市场背后,却暗流涌动。围绕“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申请”(简称“58号文”)的存废,国内光伏上下游企业出现了明显分歧。

以保利协鑫为代表的上游企业,希望严格执行“58号文”,限制多晶硅加工贸易的进口,弥补原有的政策漏洞,保护国内的多晶硅产业;而以隆基股份为代表的中下游企业,则希望放开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限制,尤其是对高端多晶硅进口,这样更有利于国内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当然如此分歧,与国际贸易不无关系。为应对欧美“双反”,2014年1月和5月,中国分别对自美国、韩国以及欧盟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了“双反”措施。然而,国外的多晶硅企业通过加工贸易进口的方式,规避了制裁。

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介绍,去年国内进口多晶硅达到了前所未有10万吨,同比增长了26.7%,今年上半年,净进口量也有约5.6万吨,限制措施导致进口量“不减反增”。为此,作为封堵以加工贸易方式规避“双反”的弥补手段,2014年8月14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出台了《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的文件(即“58号文”),自去年9月1日暂停受理申请。

实际上,在“58号文”的执行中,考虑到国内中下游企业的利益,给予了多晶硅加工贸易企业一年的延缓期。面对该文件是否继续执行,上下游企业都曾据理力争。

那么,该政策对国内上下游企业有哪些影响?上下游代表企业又有怎样的考虑?《能源》杂志专程拜访了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以及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对于这些问题,身处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二者显然看法不一。而对于多晶硅及光伏产业的未来,两者又表达出了同样的积极与乐观。

向左?向右?

《能源》:在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不断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背景下,中国对来自欧美韩的多晶硅产品也进行了反制措施,你们是如何看待欧美“双反”的?

吕锦标:众所周知,欧美利用“双反”手段对我们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这对我们来讲不公平,因为国内的部分原料、设备都是花钱从他们那购买的,我们生产的产品,却被限制向他们出口。对于美国来讲,国内在台湾生产也是算规避了,现在也没办法了,围堵的太厉害。

同时,他们却向中国倾销多晶硅。现在的情况就是,全球的多晶硅包括国外都依赖中国市场,因为欧洲、美国、韩国等多晶硅生产大国基本上没有下游产业,所以他们的多晶硅几乎都要销售到中国。国际贸易就是要有来有往,他们不讲道理。

钟宝申:我们对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持反对的态度。对于行业的各环节从业者来说,它都是一种伤害,光伏产业本身是大家应该共同关心、爱护的产业。共同支持它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清洁能源才能更快的普惠世界。

贸易保护政策其实是从这个产业中“抽血”,是抑制而非支持。美国的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税,其实就是从这个产业内“抽血”,比如原本老百姓5块钱就可以买,现在征税就得6块、7块,相当于是压缩了产品的消费市场,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理解如果存在做不公平贸易,对于别的国家产业造成伤害,那么启动一些调查,降低国际贸易对国家自有产业的伤害,也是国际贸易规则所允许的。

《能源》:欧美对国内光伏产品进行了“双反”调查,对此我们采取了反制措施。但是,对于上下游企业而言,“58号文”是一把双刃剑,你们对此的态度呢?

吕锦标:我们非常支持“58号文”。因为这是对多晶硅反倾销的一个补救措施。此前,为应对欧美“双反”我们采取了反制措施,结果却发现,我们的反倾销政策与加工贸易政策是互相抵触的,政策有漏洞。国外恰好利用了这一漏洞,所以才有了“58号文”,作为对反倾销的一种补救措施。对我们来讲,当然要支持,要维护产业利益。

我们也不能说加工贸易政策不好,它当年也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即便是现在也是有用的,像我们很多产业还是很弱,就需要加工贸易政策扶持。但是,光伏产业已经度过了婴儿期,就没有必要享受这个政策。国家每年都会出一个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就是国家如果认为该产品有相应的竞争能力,就没必要享受这个政策了。

钟宝申:我们为何持反对态度,在我们看来,它会影响中国整个光伏产业未来持续的发展。短期而言,中国光伏产业现在大量的投资和就业都集中在下游,虽然上游多晶硅产业投资也大,但是中国光伏产业的下游更大。总体来讲,我们的多晶硅是一个净进口国。我们采取“双反”措施,对国外多晶硅征税之后,使得下游企业的成本增加,从而削弱了下游的国际竞争力,这就形成了一种“外压内挤”的态势。也就加速了中国光伏下游企业向外转移。

为何叫“外压内挤”,本身国外“双方”使得企业产品税增加,对于中国境内企业来讲,产品竞争力削弱,出口业务非常困难这是在销售端;而在原料端,国内双反,继续增税,又增加了原料端的成本。这样看,就是终端加税,原料端加税,提高了企业成本,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在这种“外压内挤”的局面下,下游的硅片、电池,组件企业只有加快向外转移才得以生存。

《能源》:在你们看来,它会对整个行业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吕锦标:我们中国的光伏企业,经营能力都比较强。真正说影响哪些企业,就是那些没有自己的技术,只能采购原料做加工的企业。因为没有技术,只有加工能力,花点钱买一点设备,进口国外的多晶硅,把它加工成硅片,然后赚取加工费。

在这个过程中,对方对硅片加工都有要求,六寸或者八寸,单晶或者多晶,多少原料加工多少片,厚度和薄度都规定好了,因为这样消耗才会算得出来,也就是说完全按照对方来样加工,它挣得就是加工费。这一类企业是受影响的。

钟宝申:对于多晶硅企业而言,我们认为也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国内几家大型的多晶硅上市企业,无论是成本、规模其实已经具备了全球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贸易保护只能保护那些落后的企业。类似于很多钢铁小高炉企业一样,国家推出一个大的计划,这些企业看到机会又会复产,多晶硅也是一样。但这种复产是短期的,即使没有国外企业,中国的优势企业也会把他们打败的。中国的优势企业都在宣布扩产计划,所以这些复产的落后技术企业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长期来讲,对整个国内多晶硅产业也会有影响。因为高端的产品,目前国内很少有企业能稳定量产,国产多晶硅品质问题将导致N型硅片企业合格率下降,企业陷入全面亏损,P型硅片企业面临隐忧。那么这个政策将导致中国失去与国际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配套的能力。这些国内高端硅片企业,均为海外高效电池组件配套企业,上连接海外多晶硅料高端市场,下连接海外高效电池,一旦失去海外竞争力,进而,中国多晶硅企业则失去了外海配套的先进硅片企业这个品质测试窗口,国内的多晶硅产业就缺乏技术牵引,这将可能导致国内的多晶硅会处于全球的低端,整个行业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对于国内这些配套海外高端市场的硅片企业,从国内进口硅料一定是更加经济便捷的渠道。一定会对国内多晶硅开放测试窗口,比如我们与特变电工有共同成长计划,以前跟协鑫也做硅料测试。通过不断的测试结果会告诉这些企业距离高效品质还有多远,进行再改善。

三大焦点问题

《能源》:对于很多下游企业而言,他们有种担心。当限制了国外多晶硅的进口,国内多晶硅企业会不会做大形成垄断?

吕锦标:多晶硅在半导体时代就是垄断的,因为多晶硅技术门槛比较高,小企业很难生存。在半导体时代全球就是七家企业,万吨以上的企业就不多,因为这种原料太特殊,提纯要求特别高。中国发展也是这样的,前几年国内上百家多晶硅企业,几千吨的就无法生存。工信部曾提出,未来国内多晶硅企业就五到十家,大的一两家,万吨级两三家。

另外,从多晶硅价格走势看,一个产品的价格,如果高时达到400美金/公斤,低时到15、16美金。说明产业处在充分竞争状态。不单单是多晶硅,整个光伏产业我认为都是保护不了,垄断也垄断不了。多晶硅产业有个特点,多晶硅企业没有一定规模在国际就无法竞争,只能被淘汰。

《能源》: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国内多晶硅均价不到13万元/吨,有大幅下滑;同时,国内多晶硅生产加进口约为13.5万吨,消费量则为12万吨,供应仍有过剩。那么,未来国内多晶硅会不会出现更大的产能过剩?

钟宝申:从上游企业面临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是一种市场行为。2014年的时候,中国多晶硅的产出增量已经远远大于海外,几乎是国外市场的3倍到4倍。同时,中国前年、去年的进口量、销量的增量,远远大于全球的平均增量。这说明,海外多晶硅市场的扩张已经停滞了。现在的扩产主要是中国的公司,产量总体过剩,但是我们还在扩产,今后肯定会造成全球更大的压力。

中国原来有40多家多晶硅厂,未来可能存活的只有5、6家,但现在还有十几家在投产。先进的企业为什么在扩产,还是有利可图。在国内先进的多晶硅企业是能盈利的。看去年的财报,上游企业的盈利是远高于下游企业的。但是,有的多晶硅企业是亏损的,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如何选择。部分企业是要退出,因为他们在投资的时候选择的技术路线是落后的。成本高,竞争力差,最终是会被淘汰。现在让它继续复产,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吕锦标:从一年多来执行的情况看,对多晶硅进口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限制,这个措施下去之后,今年8月份真正的执行开始,整个市场上进口会减少美国的两万多吨,德国是价格承诺基本不受影响。韩国会减少,但不多,因为对他们企业的反倾销税率低,会减少一些但他们总的供应量增加,以前就是三万多吨,未来应该是增加五六万吨的总体供应量,韩国总体的供应量大约会在8到10万吨,它都只能卖到中国。所以,从韩国进口的总量还会加大。

同时,国内有十几家多晶硅企业。像我们一家平均每年增加一两万吨,前年产量是5万吨,去年是6.7万吨,今年应该是7点多万吨,再加上特变电工以及其他企业等,国内总体的供应量一年大概增加3、4万吨,可以弥补国外的缺口。从量的情况来看,多晶硅这种供应总体上是供大于求的。这几年下来,低端的产能一直是过剩的。

《能源》:在多晶硅进口和国内自产的20多万吨中,对做N型电池片的原料需求量,占比并不算大。那么国内的多晶硅是否能够满足这部分需求呢?

吕锦标:实际上,单晶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像少子寿命要求高,多晶就不需要这么高,而且一般的P型普通单晶硅片也不需要的,只是N型的比较高,即便是这种多晶硅,我们国内这几个主要的企业,包括保利协鑫、大全等都可以提供,连指标很高的半导体电子级多晶硅都能供,只不过就是没有建立起这种交易关系。

更主要的问题是,这种用料本身很少。去年光伏产业协会统计,整个中国市场上用了23万吨的多晶硅,用于做N型单晶不到4%。大概八千吨左右,就是量很少。当然,进口的十来万吨中,也有几万吨是做不了这种N型产品的。然后,国内的13万吨当中有部分的量是可以做的,从中拿出部分量满足这八千吨肯定是可以的。

钟宝申:N型硅片它是有一个增长过程,现在它在整个硅片中占比是没那么多。P型也是一样的,P型的硅片也不断往高端发展,每年我们也买几千吨国内的料。如果国内原料能够达到要求,我们肯定是买国内的。买国内的原料,各个方面都有优势,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呢?

高端的硅片,不仅仅是N型的,还有P型,现在效率做到20%以上,硅片的要求(比如氧含量、碳含量等)同样也是很高的。如果效率要求在20%以下,我们认为国内的一级料都可以达到。但是一旦转换效率要求在20%以上,目前国内都不能稳定供应。如果不能稳定供应,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损坏,损失谁来负责?

合作才能利益最大化

《能源》:中国作为光伏产业大国,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企业在国际上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否能更好的合作,实现整个光伏产业的利益最大化?

吕锦标:合作肯定有。不合作怎么可能呢?因为产业链之间是相互衔接的,即便有很多的技术路线,但是技术进步,装备的解决等很多东西都是相互配合的。所以产业链之间是要互相配合的,工艺上要互相配合。当然这种配合是在市场化的基础上,用行政手段,根本不可能的。

钟宝申:上下游企业一直在合作,也必须合作。上游企业的产品都卖给下游,下游都是它的客户,上游都是它的供货商。某种意义上,大家的合作关系都很紧密。光伏产业未来还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主要在于它的技术进步成本在不断地降低,效率不断提升,这是最根本的关键点。

《能源》:对于多晶硅市场下一步发展还有哪些建议?

吕锦标:我觉得还是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技术。这个产业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整个产业链已经很先进了,但一直要保持领先,就要龙头企业更加努力。通过技术渠道把成本降下来、规模化生产,每个企业都为成本的下降做贡献。这么多年下来,其实所有成功企业都是因为这样做,没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因为违背这个原则。从国家来讲,资金更应该支持这些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钟宝申:因为这个行业的毛利润是很低的,光伏下游产业一般在15%—18%之间,上游企业的毛利在20%以上。现在实施这个政策,即使是税前最低的韩国的原料,成本也会增加6%-20%。

我们的建议是,放开高端料(一级料以上),不要让低端料进入中国。这样既有利整个产业平衡,拉动产业的发展,也会使“双反”更有效。二是,把单晶硅片的退税从14%提高到17%,通过硅片的销售带动出口,保持先进加工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增加单晶硅棒和多晶硅料的出口退税,既然鼓励这个产业,就应该把这些列入出口退税的名录中,使它重新获得国际竞争力。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更有利的空间。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首次引入国际资本!晶科科技与艾威资本集团达成户用光伏资产交易合作

首次引入国际资本!晶科科技与艾威资本集团达成户用光伏资产交易合作

日前,晶科科技(601778.SH)与知名全球性投资公司——艾威资本集团(Avenue Capital Group)达成户用光伏资产交易合作,首批完成268MW的户用资产包交易。此次合作不仅是晶科科技打通国际投融资渠道的里程碑,也是国内光伏企业在户用领域首次引入国际基金作为投资者,这代表了国际资本对我国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的浓厚兴趣。

晶科科技光伏市场
2024-10-03
深圳能源:拟转让8家新能源公司股权

深圳能源:拟转让8家新能源公司股权

深圳能源及控股子公司深能北方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深能库尔勒发电有限公司拟向全资子公司深能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无偿划转持有新能源公司股权。

深圳能源光伏企业转让新疆光伏市场
2024-09-27
实探英国最大光伏展,一道新能强势出圈

实探英国最大光伏展,一道新能强势出圈

2024年9月24日,为期三天的英国国际太阳能暨储能展览会(Solar & Storage Live UK 2024)在英国伯明翰NEC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一道新能携DAON 4.0系列产品及明星轻质组件亮相,向当地展示了创新光伏科技的魅力。

一道新能分布式光伏市场
2024-09-26
晶澳科技与澳洲最大清洁能源方案提供商OSW签订全球1GW组件深度合作协议

晶澳科技与澳洲最大清洁能源方案提供商OSW签订全球1GW组件深度合作协议

9月23日,“同舟共济·乘风破浪——2025-2027年全球1GW光伏组件深度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澳大利亚悉尼隆重举行。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董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曹仰锋,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欧阳子,副总裁陈永钦,One Stop Warehouse(简称“OSW”)创始人、首席执行官Anson Zhang,产品营销主管Usama Aslam等双方领导共同出席仪式。陈永钦与Anson Zhang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晶澳科技分布式光伏市场
2024-09-26
光伏产业链开启价格拉锯战!

光伏产业链开启价格拉锯战!

9月25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了太阳能级多晶硅最新成交价格。过去一周:N型料成交价3.90-4.40万元/吨,平均为4.17万元/吨,周环比持平。N型颗粒硅成交价3.65-3.75万元/吨,平均为3.73万元/吨,周环比

硅片硅料多晶硅
2024-09-26
工信部:提升产品技术指标,鼓励创新和前瞻性技术布局

工信部:提升产品技术指标,鼓励创新和前瞻性技术布局

进入2024年以来,中国光伏行业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产能扩张,都取得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今年1-8月,全国多晶硅产量超过130万吨,硅片产量超过520GW,电池产量超过410GW,组件产量超过370GW,同比增长均超过30%。

工信部李婷多晶硅电池
2024-09-25
提高关税!美国对中国多晶硅、硅片再“动刀”

提高关税!美国对中国多晶硅、硅片再“动刀”

路透社9月19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将从下周一开始,就针对中国出口的多晶硅、硅片和钨产品大幅提高关税的计划,正式向公众征求意见。此次意见征集期限将持续至10月22日,标志着拜登政府上周宣布的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电池、钢铁、半导体及太阳能电池等关键领域的“301条款”关税措施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301条款多晶硅硅片
2024-09-20
硅料价格持稳,开工率再度下降

硅料价格持稳,开工率再度下降

8月2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了太阳能级多晶硅最新成交价格。过去一周:N型料成交价3.90-4.40万元/吨,平均为4.10万元/吨,周环比持平。N型颗粒硅成交价3.60-3.70万元/吨,平均为3.67万元/吨,周环比

颗粒硅多晶硅N型
2024-08-21
深圳能源:拟转让8家新能源公司股权

深圳能源:拟转让8家新能源公司股权

深圳能源及控股子公司深能北方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深能库尔勒发电有限公司拟向全资子公司深能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无偿划转持有新能源公司股权。

深圳能源光伏企业转让新疆光伏市场
2024-09-27
通威集团荣登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通威集团荣登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9月20日,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通威集团荣登榜单,位列第51。

通威光伏企业
2024-09-23
隆基绿能李文学:科技创新是行业穿越周期的不竭动力

隆基绿能李文学:科技创新是行业穿越周期的不竭动力

“在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光伏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占比,离不开中国光伏企业不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降低度电成本的努力。”8月8日,在浙江嘉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光伏绿色供应链大会上,隆基绿能副总裁李文学表示,以技术驱动产业创新升级发展,是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永恒的主赛道。科技创新是穿越周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隆基绿能光伏企业光伏组件
2024-08-10
中国光伏600亿重构全球供应链!

中国光伏600亿重构全球供应链!

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出海早已不是新鲜事。从早期的“三头在外”(原料、市场、核心设备均依赖进口),到如今深度融入全球主流市场,中国光伏产业历经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前赴后继,正在重构全球光伏供应链。

光伏产业中国光伏企业光伏电池
2024-08-05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访谈】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往哪走?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