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在多晶硅进口和国内自产的20多万吨中,对做N型硅片的原料需求量,占比并不算大。那么国内的多晶硅是否能够满足这部分需求呢?
吕锦标:实际上,单晶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像少子寿命,多晶就不需要,而且一般的P型普通单晶硅片也不需要的,只是N型的比较高,即便是这种多晶硅,我们国内这几个主要的企业,包括保利协鑫、大全等都可以提供,只不过就是没有这种交易关系。
更主要的问题是,这种用料本身很少。去年光伏产业协会统计,整个中国市场上用了23万吨的多晶硅,用于做N型单晶不到4%。大概八千吨左右,就是量很少。当然,进口的十来万吨重,也有几万吨是做不了这种N型产品的。然后,国内的13万吨当中有部分的量是可以做的,从中拿出部分量满足这八千吨肯定是可以的。
钟宝申:N型硅片它的市场份额是一个增长过程,现在它在整个硅片中占比是没那么多,我们是买一部分国内的硅料,另一部分则需要从国外进口,因为P型的硅片随时市场要求和技术进步,也不断往高端发展,对于国内的硅料,并不是说P型要求它就能完全达到。每年我们也会从国内购买几千吨硅料,因为客户的工艺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如果能够达到要求的我们肯定是买国内的,当然较进口更为方便,资金成本在中国占比这么高,买国内的料各个方面都有优势,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
高端的硅片,不仅仅是N型的,现在效率做到20%以上的P型电池对硅片的要求同样也是很高的,比如碳含量,总金属含量等要求都很高。如果20%以下,我们认为国内的一级料都可以达到,能够批量供应,但是转换效率在20%以上的P型以及N型的,目前都不能稳定供应。企业生产是有连续性的,如果原料不稳定,企业就没法组织生产,同时这种原料检验是非常难的,只有生产出产品才能检验,而在这个加工过程中的损失谁来负责。
合作才能利益最大化
《能源》:中国作为光伏产业大国,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企业在国际上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否能更好的合作,实现整个光伏产业的利益最大化?
吕锦标:有合作,不合作怎么可能呢。因为产业链之间是相互衔接的,即便有很多的技术路线,但是技术进步,装备的解决很多东西都是相互配合的,所以产业链之间是要互相配合的,工艺上要互相配合,当然这种配合是在市场化的基础上,用行政手段,根本不可能的。
钟宝申:上下游企业一直在合作,也必须合作。上游企业的产品都卖给下游,下游都是上游的客户,上游都是下游的供货商,某种意义上,大家的合作关系都很好很紧密。光伏产业还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主要在于它的技术进步成本在不断地降低,效率不断提升,这是最根本的关键点。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