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与阿里云计算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全新发布的“智慧光伏云iSolarCloud”,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这意味着将有数十万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变身“互联网+”发电站。
“互联网+新能源”的跨界组合,对电力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阳光电源将融合近20年太阳能电站的运维管理经验以及全球领先的系统设计能力和产品技术,通过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能力,向太阳能电站提供智能运维服务。此外,他们还将通过阿里云美国数据中心,向海外的太阳能电站提供运维服务。
发布会上,振发新能源、上海安悦节能技术有限公司都与阳光电源签订了智慧光伏云采购协议。
在一片喜庆之声中,2015年的阳光电源如何进退?发布会后,在纷杂的2015中国国际太阳能产业博览会现场,阳光电源副总裁郑桂标为了配合记者专访,提高嗓音作了详细答复。
记者:2014年阳光电源的骄人业绩应该主要是2013年行业回暖反弹延续出的增量,您如何看2015年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是否乐观?
郑桂标:认定2014年的业绩是行业回暖反弹的增量,也不完全准确。因为除了2013年市场需求的延续,2014年,中国新增光伏并网量10.6GW,继续位居全球光伏新增应用市场首位。年底释放的核准项目也在其中。
今年,国家能源局将光伏装机目标提升到了17.8GW,再次表明国家支持光伏发展的决心。我判断,不仅逆变电站增量会很大,屋顶电站也会有增量,此外还有相当的扶贫项目。
当然困难也很多,如果考虑项目备案和核准等因素综合对比,2015年的增量有可能会超出2014年的增量。以目前的现况,我分析实现2015年17.8GW光伏装机目标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除非提前确定2016年电价及时限,出现抢装,才有成功的可能;而且如果政策引导不能进一步完善,完成15GW也来之不易。
海外市场,我们开拓了很多年。在18年专注光伏系统接入的发展历程中,阳光电源全球逆变器累计应用已超过12GW,成为亚洲最大的专业逆变器制造商。随着量的增加,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多年的稳健经营,阳光电源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预期的寿命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保持了持续增长。客观地讲,虽然阳光电源的做到了全球出货量第二,海外市场规模依然有提升空间。
近几年,中国国内制造业成本的不断提高,市场恶性竞争的加剧、技术进步的压力匀远大于国外环境。
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最近一些国外的二、三流同行业供应商纷纷转行。虽然2015年海外市场开始回暖,一流企业也面临极大的挑战,SMA已经出现大幅裁员。这些变化都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机会——全球光伏市场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记者:能真正想用户所想、提供用户所需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目前,从整个光伏行业着眼,您认为贵公司系统解决方案有怎样的优势?
郑桂标: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与挑战,制造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已经从单一产制造商转型成为系统服务商。大家都在讲“系统解决方案”,如何能真正成功?
阳光电源肩负着客户、股东、员工、社会的责任。近20年,我们从未放弃为用户创造更安全的、为投资人创造更高回报的、为电网创造更友好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的追求。
我们始终孜孜不倦认真思考的是投资者利益、客户利益以及产业链中关联方的利益。比如说一个光伏电站,不仅需要投资者、后期的运维甚至与当地政府相关联。综合考虑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经过这么多年的行业经验积累,我们基本上能把握得住。
在我们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中,逆变器是核心——光伏电站的大脑。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部件,只有理解了逆变器,才能更好地驾驭两边的平衡,使整个系统具有优势。一家1200人的公司却有500余名研发人员,这么多年在光伏逆变器行业里,只有阳光电源一家。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大家都看在眼里,而且我们能坚持将所有力量都专注于产品。
我们不仅洞察市场,更精于研究。阳光电源不仅拥有一流的创新平台和生产环境,更精于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全球12GW的产品安装量,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电站运行数据。自2011年阳光电源推出第二代网络版监控系统平台以来,已接入包括用户、分布式屋顶、大型地面电站等各种类型电站1500余座。通过挖掘大数据蕴藏的价值,这些财富如同新鲜血液贯穿于阳光电源的周身,使我们更有活力。
光伏行业发展到今天,应用形式的多样化、系统设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的清晰化,已经越来越为投资人所关注。跨区域、宽应用、兼容的集团化的管理平台,是当前业内急需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之一。
今天上午我们发布的第四代电站运维管理系统——“智慧光伏云iSolarCloud4.0”,正是基于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对各利益方诉求的理解推出的新品。它使我们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能力相互匹配,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记者:作为近20年的光伏企业,如果才能戒骄戒躁、清醒地预测未来?
郑桂标:以创新和创造收获荣耀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专注与沉淀已经成为阳光电源的成长基因。
看清世界和专心做一件事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看得清,才能做的对。所以你要伸出更多触角感知市场变化,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以及观察世界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判断力。要更多的站在世界角度去判断企业位置是否正确,这个能力更重要。
对于今后的核心市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有很多思考,坚信不会因为短时间诱惑而轻易改变。
记者:您如何看待“十三五”期间的市场氛围?
郑桂标: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发展清洁能源写上了重要的一笔;此外还要实施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国家专设了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这样的条件无疑将更加都有利于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新能源行业,应顺应这个趋势,探寻市场方向、百姓诉求。我们不仅要集合资源、能力,力争在行业内比竞争者做的更优秀,还要借助中国的影响力,沿“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
记者:18年的创业之路,塑造出阳光电源怎样的核心价值?
郑桂标:经常有人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阳光”。
我想成功一定是多个要素的匹配,借助古人的说法就是借助了天时、地利、人和。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努力做到最好并不懈地坚持。
这么多年我们的理念是专注专业、携手共进。我们希望通过共生共赢为阳光电源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家一直在问品牌的内涵是什么?做品牌做什么,我认为能真正做到诚恳务实,这一条就够了。我们会坚持以服务客户为核心价值,让投资人的钱更具价值。
记者:市场如战场,共生共赢如何实现?
郑桂标:实现上,制造业如果没有了竞争你自身的生存也会堪忧。阳光电源多年来一直秉承不能随便承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不要打击乱说别人实际能做的东西,要去承认并且认真学习。
借助一个形象的比喻,站在同一个赛场中不同的跑道的竞争者,不伸脚绊人拼命向前冲,才能赢得竞争者尊重。
良好的竞争者会相互鼓励、相互竞争。如果一个赛场上的对手下一次相逢还能笑脸相对,这就是共生共赢。
记者:以现有的国内光伏政策为基础,您认为阳光电源做市场的难度在哪?
郑桂标:我们唯一担心的就是客户不满意。特别是逆变器行业正处于一个不是很好的阶段,在赢利很少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偏差。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阳光电源的梦想是希望做成中国的百年老店。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在研发方面持续高投入的原因。
记者:阳光电源会利用现有的行业优势进入送电业务吗?您如何看待新电改?
郑桂标:我们会专注于我们的主业,积极创新拓展电力电子技术与新能源发电紧密结合的相关新业务,送电业务暂时还没有计划。
新电改正式启航,为光伏投资、光伏应用提供了强劲动力。但它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终它的原则是让整个社会的国家资源最优化,让市场经济优化合理配置资源。谁掌握了优化资源的能力,谁就能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