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行业低谷的中国光伏企业迎来了翻身之年。
近日,上市的光伏公司纷纷披露了其2014年的财报,财报中的各项数据都显示中国的光伏行业已经走出最艰难的时期。
同时,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来看,光伏电站建设也将成为国内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围绕电站形成的增值业务也有着很大空间。
行业翻身年
近日,随着汉能、顺风和联合光伏等公司2014年财报的公布,还有近段时间股价不断上涨的光伏公司股价,投资者们欣喜的发现中国的光伏企业迎来了第二轮的发展。
翻阅一众公司的财报可以发现,亏损的企业开始扭亏为盈,此前稍有盈利的企业其净利润有着大幅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国家也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2015年全国新增光伏电站规模设定为17.8GW。
东北证券在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多重因素共振,国内光伏电站建设将迎来井喷。我们认为在政策持续给力、融资困难不再、退出渠道畅通和社会资本涌入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2015年国内光伏电站的建设总规模有望达到18GW,同比实现70%的高速增长。电站的大规模建设成为驱动光伏公司业绩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期的核心因素。”
对比发现,17.8GW的规模不仅高于2014年备案计划的14GW和征求意见稿的15GW,而且与2014年实际新增光伏并网量相比,其增幅更是超过了七成。
布局增值服务
光伏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光伏行业在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光伏组件的成本也进一步降低,加上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的扶持,越来越多的光伏组件厂商开始涉足下游的光伏电站业务。同时,更多的非光伏行业的资金和公司也开始从电站项目切入光伏领域。”
近日,SPI太阳能对外宣布拟在新疆投资建设1GW的光伏电站,彩虹精化与中国核工业第二建设有限公司签署了《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据了解,双方约定在3年内合作实现不低于1GW的光伏建设规模,总投资约80亿元。
可以预见的是2015年光伏电站的建设将会持续快速增长。光伏电站规模不断扩大,其背后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光伏公司在几年前布局建设的光伏电站从2014年开始逐渐正式并网发电,而2015年并网发电机组的数量将会进一步提升。随着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规模越来越大,对于建设光伏电站的资金问题解决,和后期运营和维护业务成为未来电站板块中增长最快的业务。
目前,已经有公司开始针对上述光伏电站的增值服务进行广泛的布局。
近期,*ST超日通过重整之后,协鑫集团将公司更名为协鑫集成,而这个公司一个非常明确的发展思路就是专注提供光伏电站的一体化服务。
此前公司的高管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是给大众提供光伏电站的一体化服务,帮助大家尽快的开始使用光伏产品。假设一个家庭要建屋顶光伏电站,它的资金怎么解决、如何运维,暂时并没有这类方法,而且银行也会嫌这一单太小。”
而做光伏支架、组件出身的爱康科技也开始逐渐向下游布局。公司资本市场总监马弋崴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未来运维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运维服务的提供,一方面可以帮助一些公司省去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同时,有效的运维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光伏电站的运营效益。”
目前国内累计的光伏装机总量在28.05GW左右,而按照运维成本一般占光伏电站收入的8%来计算,每年光伏电站运维市场规模将接近34亿元,而按照当下国内光伏装机的速度,这一市场空间将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双反”问题犹在
事实上,在光伏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欧美 “双反”对国内光伏公司发展的影响。
2014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同时对从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第二次“双反”。与首次“双反”调查相比,二次“双反”调查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光伏电池扩大到光伏组件、层压板、面板等,对象也由中国大陆扩大到中国台湾。
同年5月,澳大利亚和印度也对外发布公告,分别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和面板,和对原产于中国、中国台湾的太阳能电池板做出反倾销终裁。
2014年12月5日,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宣布,正式启动对来自中国的晶硅光伏组件和层压件产品“双反”调查。
同时,2014年12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光伏“双反”的终裁结果,随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15年1月21日公布对华光伏双反案终裁结果,认定自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对美国产业构成实质损害,美方将据此征收“双反”关税。
“光伏产品一直纠结在国际贸易纠纷之中,同时印证光伏新能源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行业,随着世界各国对光伏重视程度增加,未来有关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将有增无减。因为这不仅是简单的制造贸易纠纷而是未来能源资源的竞争。”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