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站综合品质,特别是长期可靠度和发电量的保证,尚未出台标准和准入门槛。如果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会让刚刚起步的运维行业遭受打击。
一直在寻觅走出低谷良方的中国光伏企业,近来频频涉足下游电站业务。譬如,近日晶科能源(以下简称晶科)对外宣布,已有3家私募基金同意向晶科能源下游光伏电站业务投资2.25亿美元。
事实上,从2012年中国光伏业骤然“遇冷”开始,国内许多业内上游企业便开始接触下游的光伏电站投资业务。在此之前,两头——即上游核心技术与下游市场均“在外”的尴尬一直辖制着国内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这也是欧美“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能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重创的最直接原因。
几乎在同一时间,政府也开始大力建设国内光伏市场,政策导向非常鲜明。光伏电站的这股建设热潮能否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光伏企业现生机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光伏装机总量约为4.5吉瓦,2013年则猛增至10吉瓦左右。据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光电子咨询事业部总经理常金龙预计,今年国内光伏装机总量至少能达到10吉瓦左右。
飞速发展的国内市场使得更多在中上游步履维艰的光伏企业看到了一线生机,由此也不难理解,英利、晶科等龙头企业为何会频频涉足下游光伏电站业务。
晶科全球品牌总监钱晶接受采访时表示,与3家私募基金共同成立晶科电力并重点推进电站建设是出于看好国内光伏行业。
从自身定位看,晶科自成立初始就策略性地定位为能源公司,旨在提供一站式光伏新能源解决方案并成为光伏能源的制造者。
因此,钱晶表示,晶科从上游往下游一步步延伸,形成现在完整的产业链,并涉足下游业务,原本就是企业最初的规划。
而且,钱晶强调,目前稳定、持续的国内政策与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强烈共识,使得投资下游电站成为一个集长期经济、生态、环保、能源多重利益于一体的产业。
常金龙也指出,随着度电补贴等政策的出台,近来国内光伏产业政策环境已经愈发完善,当前的确是投资电站的好时机,也给了光伏企业脱困的机会。
钱晶还透露,今后会有将晶科电力拆分上市的计划。
融资关难过
但是,光伏电站建设只是企业脱困的一线生机。
之所以说是“一线生机”,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有雄厚的资本应对投资电站的高昂费用。
常金龙指出,光伏电站的建设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但相对应的是,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大,“投资一个10兆瓦的电站至少需要1亿元左右的资金。”
而且,目前光伏产业整体融资情况并不乐观,对大量中小光伏制造企业而言,要涉足电站建设难度非常大。因此,能否争取到更多的融资成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