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长吴新雄关于推广“嘉兴模式”的激情发言让市场对于分布式光伏的未来增加了信心。相对于统一的园区开发和配套政策,那些个人光伏发电者可能是真正推动市场的力量。2012年起,各地陆续出现“光伏发电第一人”,如今这些人的境况如何,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对于分布式光伏市场怎么看?
今天跟大家分享经验的,是北京光伏发电第一人如海(原名任凯)。自从成为第一人,在媒体的大量曝光下,如海已经从光伏草根转型为光伏方案解决商,开始了个人创业。他也通过微博和博客,不断发表自己对北京和各地光伏政策和市场的意见。
8月13日,记者前往任凯位于北京顺义的家中,进行了如下对话:
访谈人物:任凯 地点:北京
家用光伏设备系统功率:3KW
日均发电:10.2度
光伏组件:英利多晶硅组件+非晶硅薄膜(廊坊生产)
提交申请时间:2012年10月26日
并网发电时间:2013年1月25日
补贴落实时间:2014年4月
每年补贴1564元
从2013年1月正式并网成功到现在,您家的光伏设备使用情况如何?
任凯:总的情况还是不错的。我计算过,这套设备的日平均发电量约为10.2度,最好的时候能达到一天发电16度。但是如果是雾霾天的话发电量会很受影响,每天1度左右,更不要说阴雨天了。但是总体设备的运行状况还算良好。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在设备一年内产生的3700度左右的电量中,80%被自家使用,其余20%上传电网,卖给电网公司。
投资回报率如何?
任凯:目前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的光伏发电度电补贴0.42元来计算,我每年可以获取大约1564元的补贴。除了这部分款项,每年还能节约2300块钱左右的电费,上网电费的收益在300元左右。计算下来,这套设备每年可以为我带来4200块上下的收入。基于整个项目的前期投入不到4万元,我估计6到8年可以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