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为什么要提“能源革命”?
——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并提了五点具体要求。那么,能源革命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对能源价格会带来何种影响?能源类国企在此次革命中该如何定位?就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采访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
记者:为什么中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周大地: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提出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此次会议又强调了这个问题。之所以用“革命”这个词,是要强调能源从消费到供应等各方面都需要重大变革。我国当前在能源领域确实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特别是本世纪以来,能源消费扩张非常迅猛,消费总量从2000年不足14亿吨标准煤,猛涨到2013年的37.5亿吨标准煤。按照这种趋势,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将难以想象。同时,我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这既不符合国际上近年来多元、低碳的发展趋势,也让我们的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能源生产和消费到了必须要有大变革的时候。
记者:此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对推动能源革命提了五点具体要求,首要的是消费和供给革命,如何理解?
周大地:把消费革命放在首位,提出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以前,我国对于能源消费,从主管部门到能源企业,基本思路都是“保供给”,不管能源消费合不合理,“保供给”是硬道理。甚至有的时候,还抱着“为能源找出路、为产业找空间”的心态,大上高耗能项目。能源消费革命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
实际上,这也是不得不做的一个改变。从全国来看,我国许多地方都已经全面跨过了资源能源红线,不具备进一步向土地、天空、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容量空间。当前要想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发展的同时治理好环境,就必须把资源、能源的约束作为经济发展的硬约束,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通过控制总量引导能源消费革命。
另外,能源供给革命则主要针对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现状而言,其核心是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降低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使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发展。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占比超过六成,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天然气、核能、新能源等在能源供给中占比太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记者:有观点认为,能源革命要有所突破,关键在技术和体制,您怎么看?
周大地:我认为技术和体制是能源革命的保障。技术方面,不管是节能也好、开发新能源也好,都需要技术的突破、技术的应用。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提供成本,普遍比传统能源高,竞争力较弱,这要求政府对新能源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另外更根本的还得靠技术的革命,持续地降低成本,拓展新能源的应用领域。
体制方面,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改革的压力很大,这其中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必须要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目前,我国还在实行比较普遍的能源补贴政策,能源价格总体偏低;而在能源消费中,工业企业占比很大,偏低的能源价格实际上是鼓励发展高能耗项目,同时对消费带来误导,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浪费。这是体制上最迫切需要调整的地方。
另外,对于能源价格,许多人认为,我国不如一些国家富裕,能源价格就应该低,应该跟人均收入水平相适应。我不赞同这种说法。首先,我国能源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和国际接轨,不可能因为我们人均收入不如发达国家,别人卖给我们价格就低;更根本的是,我国人口那么多,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非常紧,我们不应该奢望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去使用能源。
记者:您认为当前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难点在哪?前景如何?
周大地:难点在于扭转追求经济扩张型增长的思维惯性。我国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期,以往扩张型、高投资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为讲求实效、提升附加值的发展方式,可以说,转变发展方式与能源革命是互为前提、互相推动的,能源革命的难点也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难点。
至于前景,我认为首先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这一条路走;其次,这条路上已经有人走在我们前面,他们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了信心。比如欧洲,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动能源的多元化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欧洲的发展实践证明,多元、低碳的能源发展之路是可以走得通的。
记者:作为能源行业的主力军,我国能源类国企在此次能源革命中应如何定位、如何调整?
周大地:在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构成了能源行业的主体,它们要在能源革命中发挥带头作用。这一方面要求政府真正把能源类国企当成企业对待,尊重企业运营的市场规律,而不是简单把它们作为行政命令的执行者;另一方面能源类国企本身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实行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内科技人员、普通员工投身能源革命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活力和效率。(记者 高远至 郑明达)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www.banyuetan.org/ 原文链接:
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jrt/2014718/10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