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审批与融资的矛盾
公司地点:北京
采访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蕴鑫
2009年,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成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为此开工建设了占地100亩的新能源产业孵化中心,并在该新能源产业孵化中心的屋顶上建设了2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及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其后,八达岭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又在其它入区企业中进行推广。
八达岭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蕴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目前已经完成12MW的分布式光伏系统装机量,另外还有大约50MW的合约。但是,最近几年以来项目开展并不如预期的顺利。”
张蕴鑫向记者解释道:“前几年主要是并网问题以及价格问题,现在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设施农业结合的光伏电站项目,亟需解决设施农业的经营管理问题。设施农业投资约占电站投资的10%-15%,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起来,会增加投资回收期1-2年,项目的经济型会受到影响。二是分布式电站的审批和融资矛盾。监管部门希望成熟一个审批一个,这样的话每次审批的项目可能会很小;而投资的企业希望审批一个额度,分期建设,以便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
而这对于中小型EPC企业而言或许是一个利好消息。张蕴鑫认为,如果审批和融资矛盾继续僵持且无法突破的话,可能会给一些通过众筹或P2P方式融资的中小企业创造契机,因此这对于小型EPC企业到是利好。
“第三是好的屋顶资源越来越少,需要技术和成本方面能够继续改善。”张蕴鑫补充道。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市场走势,张蕴鑫坦言,市场利好因素很多,但圈地运动也十分疯狂。市场投资环境最终能否得到改善还有待观察。因此,我们持谨慎乐观态度。张蕴鑫表示,下半年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将重点解决运作的模式、完成相关项目的报批。
在分布式光伏项目被国家“御笔钦点”之后,却没有如预期的那样迎来抢装热潮。随之而来暴露出来的是融资难题、备案流程、商业模式等种种不利因素。这也是记者采访到的几家中小EPC企业集中反馈的问题。尽管如此,他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在这条荆棘之路上继续前行。
以航禹太阳能、泰联新能源为代表的中小EPC企业,他们似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认识“分布式光伏”,让分布式项目的施工质量日趋提高,从而保证其25年的有效运行,并且希望政策能进一步完善细化,助力分布式项目真正进入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