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应该迎难而上,克服各种困难,逐步完善政策支持水平,逐步完善和提升产业的素质,使得光伏发电走上一条光明大道。
在雾霾重重的环境压力之下,光伏发电作为驱散乌云、改善生存环境的救命稻草被行业内外人士热捧和追求。2013年8月,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提出了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全面政策,使得这个行业更是成为各种资本竞相关注的焦点。
在年初制订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时候,能源局的领导和专家们煞费苦心,在充分考虑电量消纳的情况下,制订了地面装机6GW和分布式装机8GW的目标。从一季度的情况看,这个目标形成了地面装机超热而分布式装机严重遇冷的尴尬局面。
虽然政府倡导各个相关机构和企业对光伏产业大力支持,但是经过近10年的产业动荡,相关机构对光伏业的思考和风险意识越来越成熟。而金融业成为了很多行业专家指责光伏装机目标难以完成的最大目标。
笔者并非金融界人士,但是对于某些业内人士把目前分布式发电停滞不前的原因归咎于金融界并不认同。我个人认为,在光伏行业通过各种渠道呼吁金融支持的时候,政府和光伏企业应该反省,为什么金融业对光伏这个既有前途又能为人类造福的产业如此迟疑和观望?
对于光伏发电产业,无论是地面电站,还是分布式电站,金融业迟疑不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地面光伏电站
虽然目前地面电站的财务模型很好看,但却存在致命漏洞。我相信,西北一般的地面电站就财务预测而言,都要比传统发电行业要好。遗憾的是,这些财务模型没有一个计算了电站运营过程中的限电损失。如果按照投资预测可以得到资本收益率15%的回报,目前西北各省每年结构性限电和故障性限电只要达到10%,这个回报测算就需要重做。最要命的是,和传统电源点不同的是,光伏电站的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每年是逐步减值的。也就是说,同样装机容量的传统电源点,在5年以后可以卖出同样的价钱。但是光伏电站在5年之后,由于技术发展的原因,除了收费权和电价还保留一样的价值,就电站本身而言的设备基本上都属于淘汰设备,根本没有完整变现的可能。
迫于现金流的强大压力,部分企业以次充好,将无法销售的设备倾销到光伏电站,然后利用银行贷款套现生产成本。这也是呼吁金融支持的呼声以光伏发电设备企业为主的重要原因。但是,金融界在完善贷款调查体系的支持下,被欺瞒的可能性非常之低。因为这些电站的长期质量是很难得到保证的。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