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纵观整个光伏行业,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因具有生产成本低、弱光发电能力强、发电稳定、能源回收周期短、应用广泛等优势,被业界广泛评为“太阳能能源的未来”。
目前中国在薄膜太阳能的市场需求大于西方,如果政府能明确将具有环保、柔性化、应用广泛等多种优势的薄膜技术路线确定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从资金、技术、市场等领域给予薄膜光伏产业以大力支持,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将更具优势,更能引领全球光伏革命的发展。
Manz亚洲区副总经理林峻生
记者:林总,您好!随着中国政府今年中国在对节能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中国能源供应结构调整步伐的加速。“能量回收周期”这个在欧洲被广泛释放的概念开始在中国本土热了起来。就您对光伏的认知。从产业链的长短来看,您如何评价晶硅组件与CIGS薄膜组件的能量回收周期?
林峻生:事实上,能量回收周期短是CIGS薄膜太阳能的最大优点,这一点在2008年左右已广为人知,但由于当时整体光伏市场热度比较大、晶硅产品价格比较高,即便生产过程耗时、耗能,也很少有企业会在意这个问题。然而,随着晶体硅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欧美双反战火持续燃烧,再加上环保、节能意识逐渐抬头,多数太阳能专家不得不在现实的压力下回过头来认真审视晶体硅组件制造过程中带来的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
即便近年来晶硅界不时宣称有新的技术突破,但总的来看,铜铟镓硒仍维持着晶体硅技术大约一半的能量回收期,也就是说如果晶体硅需要20个月,那么CIGS仅需要10个月左右。其原因就在于,铜铟镓硒组件工艺掌握程度高,制作程序相对精简,可利用集成电路的概念,直接在玻璃基版上沉积吸收层,而这些仅
仅需在一个车间内即可以完成,所以从能量回收周期这点来看,铜铟镓硒绝对优于晶体硅。
记者:目前国内产业投资者对CIGS薄膜产业的了解还比较少。您能否给我们全面介绍一下CIGS,以及它的未来投资前景和商业化前景。
林峻生:2013年10月,Manz的合作伙伴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太阳能与氢能研究中心(简称ZSW)打破了铜铟镓硒实验室效率的世界纪录,并推升至20.8%,这个数字不但超越了多晶硅的20.4%,更说明了CIGS在实际量产的效率水平上是可以超越多晶硅的。在不考虑多晶硅各种不同前瞻技术的情况下,目前传统多晶硅量产的平均组件效率大约只有15%,而Manz的铜铟镓硒组件已经达到平均14%的水平,所以在未来几年,CIGS势必可以追上多晶硅组件的转换效率。此外,如果加上铜铟镓硒特殊的弱光以及无遮蔽效应来看,CIGS更适合用于发电。总之,多晶硅可以做到的,铜铟镓硒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但是多晶硅做不到的,反而是铜铟镓硒的拿手项目,BIPV就是一个例子。
就商业化前景来看,2013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2014年持续看涨,而铜铟镓硒更是明定为扶持技术之一;另一方面,作为铜铟镓硒组件所需原料的生产大国,中国尤其适合发展、深耕铜铟镓硒技术。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