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空白,研发上百项太阳能光伏民用产品
“您是怎么进入光伏行业的?”6月13日,当记者问起王士元时,他讲了一件对他触动很大的事。
“上世纪90年代,我从事信号灯研究。保定一个山区县,因为没有安装交通信号灯,发生多起严重交通事故。”王士元说,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在偏远山区难以给信号灯供电,架设线路又耗资巨大。“当时我想,要是能用太阳能供电,那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啊。”
王士元看到了光伏对于生产生活的巨大作用。他开始把视线转向太阳能光电转化,一头扎进了光伏业。
由于当时国内研究光伏的人非常少,一切都是从头开始。那段时间,王士元到处写信找专家,全国各地搜材料。“一找到一个懂光伏的人,就恨不得把他的知识全掏空。”王士元说。
经过几年的学习试验,王士元成功研发了上百项太阳能光伏民用产品:“光伏智能交通信号灯”、世界首块“车顶用太阳能电池组件”……这些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并投入民用市场,填补了行业空白,甚至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北方地区的供暖方式以燃煤锅炉为主,能源消耗大,还容易发生火灾和煤气中毒。王士元开发了太阳能光电互补室内电振荡供暖系统,杜绝了上述问题。
2008年汶川地震,参与搜救的部队官兵用的是王士元研发的太阳能手电筒,不仅方便充电,而且可以循环使用,解决了电力中断后的照明问题。
从无到有,一手构建英利的研发体系
保定光伏行业发展迅速,但若没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技术队伍,不会走得太远。
王士元在开发设计光伏产品的同时,还进行光伏技术理论的研究工作。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仅用三年时间就帮助保定英利集团建了研发体系、技术队伍。
2009年,英利成立“光伏应用技术研究院”、申报“国家光伏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当时英利对于研究院的定位是赶超国际同行一流。”王士元说,英利总经理请他担任院长,只给了一份国际领先的光伏企业的资料,要求在短时期培养队伍,从技术水平上迅速超越。“许多技术员都是应届毕业生,学的专业与光伏相隔甚远,难度可想而知。”
从无到有,从2009年到2011年,王士元手把手把徒弟们带大,直到他们能独立承担技术研发。
王士元参与了英利公司多项企业标准的起草,推动了公司在技术研究及技术标准化方面的进步,使英利的太阳能光伏产品保持着技术先进性,由于王士元对保定光伏行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他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