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多家上市国企的伤心地。
那些曾入围四川乐山“一号工程”的多晶硅企业,经历了两三年的寒冬之后,却仍没看到春天的影子。
在多晶硅发展最高潮的2008年,有乐山电力、川投能源、天威保变、岷江水电、东方电气集团以及通威股份六家公司投入巨资,在乐山建设多晶硅厂,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多晶硅市场的急转直下让多数企业血本无归。当年投资设厂的六家公司中,除原属通威股份旗下的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祥股份”)仍坚持继续生产外,其他五家国企控股的多晶硅企业无一例外地自2011年冬起宣布“停产技改”,部分企业已经选择割肉出局。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即便多晶硅市场回暖,乐山“一号工程”的多个项目今年内也几乎无复产可能。
“一号工程”前世今生
有着“西部硅谷”之称的四川乐山,并非浪得虚名,这里是中国多晶硅研发的起源地之一。建国之初,技术实力最为雄厚的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下称“峨嵋半导体所”)就位于此。
1964年10月,峨嵋半导体所由原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院338室和沈阳冶炼厂高纯金属车间组建,为中国第一家集半导体材料科研、试制、生产于一体的大型企业。
“峨嵋半导体所成立之初是在北京,一年后搬到四川,我们这些技术人员也跟着内迁到这里。”今年76岁的黎展荣曾任职峨嵋半导体所,也是新中国最早一批进入多晶硅行业的研究人员,“至今已经搞了半个世纪的多晶硅,也算是见证了中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
黎展荣向记者介绍,乐山市自1965年开始发展多晶硅,当时是因为国家军工需要,有少数单位研究多晶硅,所以峨嵋半导体所里有一批技术力量。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