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土地上实现新能源与现代农业融合,开启光伏发电新模式一地两用农地“种电”
这或许将成为新能源与其他产业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由中电国际新能源公司投资2.38亿元兴建的20兆瓦光伏发电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今天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开建。该项目通过“一地两用”、“农地种电”的模式,将实现土地的农业生产和光伏发电的综合高效利用。
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新能源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对于土地资源格外珍贵的海南而言,此种开发模式意义可谓不小。
现状:光伏发电行业逐步回暖
新能源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大量的有利于太阳能应用的道路照明用电、景区用电、度假村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等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需求,市场空间巨大。
数据显示,我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6小时,如果利用我省荒地面积l%建设太阳能光伏(光热)电站,可建设容量达200万千瓦;利用现有建筑屋顶面积10%用于安装太阳能屋顶发电系统,可安装容量25万千瓦。
今年8月,欧盟“双反”案尘埃落定,光伏组件价格企稳回升,行业需求逐步回暖。昌江20兆瓦光伏发电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是在此背景开建。昌江黎族自治县常务副县长杨俊元说,目前该县已引进中电国际、神华集团、英利等企业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总规模达57兆瓦。
模式:棚顶发电棚下种农作物
与我省已建成的临高20兆瓦光伏并网示范工程等光伏发电项目不同,昌江20兆瓦光伏发电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探索绿色能源与现代农业联姻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
杨俊元说,该项目的优势是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采取“一地两用”的模式,同步发展光伏发电和现代农业,达到既能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又能提供清洁能源的目的,是新的生产方式上的突破,践行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绿色崛起、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
据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昌江项目有效利用农业大棚屋面,无需占用新的土地资源,属于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大棚可使用25年,使用寿命超过普通大棚15年,无需每年更换薄膜,避免重复建设。
此外,太阳能组件可吸收对农作物有害的光波,减少紫外线对农作物的伤害;棚内架设LED补光灯,延长作物受光时间,缩短生长周期;使用国际先进的喷灌/滴灌技术,电气化操作使用简便,省时省力省心;棚顶光伏发电,棚内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所发电量除供棚内使用外,余量并入公共电网,享受国家新能源发电政策补贴。
“这种新能源与现代农业结合同步发展的模式很新颖,对于海南发展光伏产业和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很有借鉴意义。”海南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综合部负责人说。
前景:新能源产业或迎新投资潮
截至今年6月,海南各类清洁能源占全省总装机比重分别为:太阳能0.7%,风电6.9%,水电18.3%,气电16.6%,垃圾发电0.8%。
按发展趋势,包括中电国际在内的企业持续扩大海南新能源产业的投资。
今年8月,由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资4.76亿元建设的海口环保发电厂扩建项目破土动工,计划2015年上半年建成和投入使用。不到一个月,昌江20兆瓦光伏发电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建。“作为中电新能源在海南区域开发的第一个光伏发电项目,昌江光伏发电项目必将成为公司推动海南新能源发展战略实施。”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国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