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业利好消息不绝于耳,光伏电站将获增值税即征即退五成、中欧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谅解、光伏电站将获增值税返还、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八条”等等。政策一步一步走向实处,政府为光伏行业的前行打开绿灯,但已满目疮痍的光伏产业,能否真正载誉归来呢?
几成废墟的光伏业
今年6月底到7月初,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中国的恒基光伏、德国的Conergy和Gehrlicher、美国太阳能原材料供应商HokuScientific太阳能企业相继提交破产申请,这是继上一轮价格急速下滑时Q-Cells等太阳能巨头破产、中国无锡尚德宣告破产之后,又一轮光伏企业破产潮。
数年前全球掀起光伏产业的狂潮,晶体硅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其核心材料多晶硅在2008年最高曾达到500美元/公斤,而成本则约50~60美元,国内许多企业正是在暴利的吸引下,蜂拥而至,产量迅速增加,危机迅速堆积。
2012年欧美多晶硅平均售价下滑到16~18美元/千克,在此冲击下,国内多晶硅企业绝大多数停产。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停产率超过90%。2012年第一季度,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毛利率分别为-19.6%、-15.1%、-26.2%和-0.2%,国内光伏业进入全面亏损状态。
“为求利益,盲目上马,不从长远考虑,一直是光伏行业的隐患,欧债危机加速了它的爆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如是说。
打开国内市场开拓新市场
光伏企业深陷泥泽,短期内完成复苏几无可能,但可以预见,光伏业回暖迹象已经显现。
中欧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的价格承诺,无疑是近期对光伏业最大的利好。数据显示,我国80%以上太阳能电池产品用于出口,其中近70%左右出口到欧美市场。根据此次谈判,今后中国对欧光伏出口的上限是每年7GW。而2012年,中国出口到欧盟市场的光伏组件数量高达12GW,缩水了近40%,但依然拥有60%左右的欧盟市场。
从上述数据可知,国内光伏市场其实并未大规模打开,市场空间巨大。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无论贸易摩擦的倒逼,还是未来的发展需要,国内市场逐步取代欧洲市场是大势所趋。
向日葵201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成功开拓了日本市场,与日本NE公司签订了4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销售合同,预计将为经营业绩带来积极影响。同时,国内主营业务收入约1.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