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报告的成因
作为我们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参观东方电气集团峨嵋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气峨半”)。我们采访了包括退休老职工李锡清同志,在职员工徐世林同志,科研人员李武平同志,综合管理部部长邓湘等在内的8名领导和同志,并参观了11年建成的光伏产业园区和64年建成的峨眉半导体材料厂,研究所(以下简称“峨半厂”)。我们也从峨半厂的资料室和老工人的家中搜集到了很多在网上没有的资料,也使我们的眼界大开,我们也充分的了解了中国多晶硅工业的发展史,我觉得这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中国这种高科技产业工业的发展,也是中国材料科学工业的发展史。我相信通过我们从搜集的资料和网上的资料汇总的这篇调研报告能比较详细的介绍东气峨半和中国多晶硅的发展史。时间就是我们的主线路。
我们再说一说为什么实践的地点会选在东气峨半,因为东气峨半是中国多晶硅行业的“黄埔军校”,是1964年10月由原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院338室和沈阳冶炼厂高纯金属车间为主组建的我国第一家集半导体材料科研、试制、生产相结合的大型厂(所)一体的企业,是有色工业重点骨干企业,其中,“研究所”是国家242所重点科研所之一。峨半也是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共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80多项,累计开发试制新产品6000多种。先后为我国电子信息、能源交通、机械电力等许多工业部门和研究领域提供了相关的半导体材料。同时向我国洲际导弹、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神舟5号、6号飞船等提供了关键材料,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中央相关部委的通报表彰。峨半是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是国家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些拥有众多成就的企业如今在国际光伏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面临改制的情况,这也是我们来到东气峨半的原因。
二、中国多晶硅的初生与峨半厂的创立
早在1957年,国家在京设立代号为“338”的研究室,专事硅研究。次年,该室用锌还原法获得多晶硅—中国人首次有了自己的硅。但是这些都还只是处于实验室阶段,真正的开始是在1964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大三线建设的指示精神。冶金工业部于一九六四年十月九日下发(64)冶发基办字1271号文,一九六四年十月十二日下发(65)冶发基办字1305号文“关于坚决保证完成一九六四年迁建任务的紧急通知”。确定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338室(硅材料研究室)及与之配套的人员、装置和职能管理部门内迁四川峨眉县。定名:“冶金工业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第一研究所”,代号“七三九”。这就是峨半厂的开始,这也标志着中国多晶硅产业真正有了自己的生产地方。到了1965年,多晶车间、单晶车间全面投产。我们从在峨半厂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当时多晶硅设计年产量是803公斤,单晶硅设计年产量是200公斤。但是老工人告诉我们,这只是设计的,实际上没有带来一块钱的产值,都是为了质量而放弃了数量。李锡清老人是朝鲜战场的老兵,下了朝鲜战场后而且随后退伍来到了当时的峨半厂高纯车间。这就又会提到峨半厂的第二个来源——沈阳冶炼厂高纯车间。现在的峨半厂高纯车间是唯一一个峨半厂内还在生产的车间,俗称“五车间”,这里主要还生产着国家的重大战略物资——磷,硼,砷等材料。当时没有工厂,这些工人们自己充当了基建工人,自己开山,自己建厂。使峨半厂在峨眉县的一座桃花山里建立了起来。
而在李老人的口中,我又听到了一位英雄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时代的典型,这位就是李锡清老人的“徒弟”,其实就是一个好伙伴,老人眼中的好青年——黄文富。这是一位来自专业院校的第二代“峨半人”。这也是峨半的最重要的一代人。他是一代人的缩影。李老人告诉我们黄文富是高纯金属研究室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参加工作27年来一直战斗在科研第一线,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他参加工作后干的第一次科研项目是研制高纯砷。砷的氧化物就是砒箱,毒性大。按规定,这个专题是“三年一换岗”,以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而黄文富在这个专题“三进三出,,长达近10年。他毫无怨言。在这期间,他提出了提纯砷的先进方法,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4年5月,黄文富承担了开发硫化锌化合物晶体的任务。这时他已明显感到身体不适,同志们劝他去看病,他却说:“等到拿出样品后,再利用工休假去检查身体帅。经过几个月努力,终于在当年10月试制出硫化锌晶体。黄文富不幸病侧在试制现场。诊断结果让领导和同事们大为展惊:晚期肺癌。自知不久于人世的黄文富在病榻上仍牵挂粉承担的工作,他对整个工艺条件怎样改进、怎样消除试制环境污染,一一做出详细安排.写出了《关于消除硫化锌生产过程污染的建议书》,交给前来探望的厂领导。1995年7月,54岁的黄文富与世长辞……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