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日前,欧盟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一项建议,拟对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惩罚关税”,不同企业适用的税率不同,平均税率为47%.有人认为,欧盟的这一举动无疑给中国冰冷的光伏行业雪上添霜。但笔者认为,即使欧盟停止对华光伏贸易战,这一“朝阳”产业,以其目前的状态也无法走出“寒冬”。
正如某光伏企业高管如此感叹: “对当前光伏行业所处的状态,冬天是不是过去了,我不敢肯定,我现在还不知道冬天最冷的时候在哪。”由此可见,光伏产业前景不甚乐观。事实上,该行业目前的处境是由自身弊端造成的。
产能严重过剩
前几年的市场光景比较好,许多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涌入光伏行业,一哄而上,但是这些新成员因缺乏战略思考和长远规划,盲目进行企业扩张。据业内统计,2012年国内组件产能已经达到40GW~50GW,而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光伏安装量约为30GW.这就意味着国内将有很大一部分产能无法转化为产量,同时生产的产品也将会有很大部分无法售出。作为全球光伏产业制造大国,中国每年制造的光伏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外部市场需求根本无法消化国内快速增长的产能,所面临的处境不言而喻。
技术过度依赖国外
曾经,我国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三头在外”产业:一是光伏电池的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二是晶体硅材料主要从国外进口;三是生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主要出口国外。
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部分企业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多晶硅产量已满足了我国50%光伏电池生产需要。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也迅速提高,“三头在外”的状况有所改变。但光伏电池产品市场在外的状况尚未改变,装备技术和原材料技术并没有真正掌握,基本上都是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光伏出口的主要形式是电池组件等光伏产品,高附加值的技术出口较少,目前赚的只是加工费。 因此,光伏产业在没有掌握先进技术的条件下,很难走上一条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