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光伏业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却有人想进来。
对于不久前才宣布破产的尚德来说,光伏业就像一场梦,太过美丽最终成空。但在新闯入者富士康看来,逆袭光伏的这场梦也许才刚刚开始。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一纸方案,为死气沉沉的光伏业带来了一丝活力。方案称,富士康将在广西投资兴建20座太阳能发电厂以及5家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总投资超百亿元。
面对看似“火坑”的光伏业,还有人主动往里跳,让不少业内人士为之惊讶。有人敬佩这种逆水行舟的魄力,相信富士康能凭借规模优势冲破市场阴霾“逆袭光伏”;但更多的声音则认为富士康在此领域毫无技术积累,成败尚难定论。
伺机而动
富士康选择这个时机逆势光伏并非偶然。
纵观现在的光伏全行业,可谓负债累累。截至4月15日已发布年报的A股光伏概念公司平均负债率达48.39%,一些公司如:乐山电力(7.91,0.03,0.38%)、海润光伏(6.33,0.09,1.44%)甚至高达70%以上。再加上今年银行贷款对光伏产业一再收紧,甚至盛传“防火防盗防光伏”的风声,也让光伏企业的日子变得更为艰难。
法治周末记者从国内一家中型光伏企业负责人陈中泽处了解到,很多同行去年遭遇了整整一年的“订单荒”。今年虽然风向略有好转,偶尔能收到一些订单,但面对上涨乏力甚至低于成本的市场价格,这些订单很可能只增量不增利。
“全行业的利润空间都普遍被压缩,多数厂家跟我们一样,唯一能想办法的就是成本。”陈中泽告诉记者,如今想要把成本降下来,只有产能规模化和研发低成本技术两种方法。但在国内银行贷款普遍收紧的背景下,扩充产能已经无以为继,而技术研发也需要资金,所以很多企业只能无奈选择维持现状。
这正是富士康看准的时机之一。
国金证券(15.69,0.48,3.16%)新能源分析师张帅告诉记者,传统代工模式的衰落已经让富士康开始寻求转型。财报显示,2012年鸿海旗下主营手机代工的富士康国际亏损3.164亿美元,创历史最大亏损纪录。相对而言,光伏产业行情看似糟糕、利润低下,但在富士康看来,仍远比其原先的代工业务利润丰厚。
记者了解到,由于产能过剩,目前大陆许多全新的太阳能设备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加上太阳能企业也在大规模裁员,对善于控管成本的富士康来说无疑是个机会。为此,郭台铭也曾表示,在光伏行业,富士康要做的将是长期布局,而不是短期获利。而目前光伏行业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需要富士康这样具有强大设计能力的公司来做产业整合。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代工企业普遍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但一直以来,对新兴行业的理解以及营销队伍和渠道的欠缺等因素却又常常成为其转型的致命伤。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我们的光伏产业其实并没有基础的产业,而是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甚至连核心技术、关键的设备材料都是进口。此次富士康的进入是威胁也是激励,但想要打破市场困局却并非一朝一夕。”
抄底诱惑
尽管富士康逆袭光伏的前途未卜,但前期抄底的诱惑就已经足以让富士康放手一搏。
广西太阳能协会会长赵福中对记者透露,目前广西的太阳能投资产业相对比较落后,主要是低层次和小规模的公司,工厂投资都在千万元以内,产值3000万元以内。而且生产环节和安装环节并不集中,生产、设备环节等多在桂林兴安,而只做安装组合的电站方面则分布在其他各市。
恰恰是这种技术层次不高、规模也不大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富士康。孟宪淦告诉记者,从发电工程和制造业来看,过去光伏发电站基本都是在北部、制造业分布在东部地区,现在富士康可能刚好抓住了一个空隙。广西无论在发电设备制造还是在安装都是发展慢的地区,而越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越会给出招商引资的优惠,包括土地、税收、能源等。这对从不做亏本买卖的郭台铭来说吸引力十足。
除此之外,土地和并网发电也是兴建太阳能电厂的关键。陈中泽对记者透露,目前投资光伏电站至少需要20%的自有资金,剩余的80%需要向银行进行融资。但因为上网电价每年都在下调,光伏企业原先承诺的内部收益率和回收期难以保证,银行担心贷款无法按期收回。因此大部分银行已经关闭了对这一领域的融资渠道。而富士康本身在大陆各地都有庞大生产据点,兴建太阳能电厂的土地和资金都不是问题,选择广西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在广西已经有部分投资,在产业链上下游更容易打通。
“而且现在光伏行业已经开始有些回暖的迹象,2013年大部分企业毛利率可能会从负数转为持平,甚者会有1%至2%之间的盈利。可以说富士康此时的抄底正中要害。”陈帅对记者表示。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12月底,国内多晶硅已经触底,跌至11.5万元/吨。但截至2013年3月,其价格已经上涨到14.26万元/吨,涨幅达24%。从多晶硅价格走势来看,国内光伏产业似有企稳的迹象。
据业内人士测算,到2014年光伏企业的毛利率可能会继续上升到5%左右,这也意味着以前光伏产业30%至40%的高利润时代已经结束,整个产业正在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状态。而富士康此时完全没有在该行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代工模式放到光伏行业是行不通的,即便富士康的光伏产品生产出来了,也难迅速卖出去的情况下进入,只可能是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重新颠覆行业格局。
是成为下一个尚德碎梦,还是让光伏抄底重生,富士康正用自己的脚步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