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欧美市场对中国实行双反限制,使整个中国光伏行业面临巨大损失。光伏产业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国资终于出手了。由新余市国资控股的恒瑞新能源入主赛维,在拯救赛维的“国有化”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更有消息称,中国政府拟700亿拯救光伏。国家高度重视,多部门正酝酿打出政策“组合拳”扶持、帮助其渡过“寒冬”,包括鼓励分布式光伏发展、扩大“金太阳”示范工程规模、制定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建议、减免部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费用等。
国资此次出手,既顺应了国家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又起到稳定经济、社会的作用。被拯救的光伏企业大多规模庞大,曾为当地纳税贡献多多,且关乎几万人的就业,不论从经济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亟需国资来帮助解决根本问题。
问题是,该不该由国资出手拯救光伏产业?国资到底以何来解“民”之困?能否达到预想目的?
从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来看,原则上是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不能也不应让其倒下。国资拯救光伏产业,寄望于重新焕发产业生命力,又可依托国资雄厚的资本来发展并与国外相关产业进行抗衡。显然,国资就是“看不见的手”,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国有化解除亏损企业的债务压力,逐步恢复企业活力和市场信心。
但观察人士分析认为,政府兜底只是债务的转移而已,并不能真正消除债务,光伏产业本质上并非一场债务危机,真正的危机在于整个产业大量过剩的落后产能所导致的过度竞争、管理失序以及市场失衡。
而另一方面,针对“双反”,由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国有企业一直抱有偏见,此次光伏产业的“国有化”,可能导致国企在进军这些国家的过程中将遇到比民企更为复杂的阻碍。
综合来看,政府伸出援助之手,需看造成产业困境的根本原因何在?企业本身的治理及管理是否经得起风浪?否则,若企业本身就是短期内催熟的产物,如此的救助只是简单地延缓企业生存的时间而已。
国资的注入不应只为一时的解困之举,解决之道是在产业的宏观发展规划中要有准确的预判,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随时调整企业的应对措施,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逐步解决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方式不到位,主业不明确、投资不合理等问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企业。同时,政府的角色应定位于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即注入国资,成为企业的控股股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政府的关注重心是入主产业的国资,能否促进企业形成竞争力,体现行业价值,从而实现国资的保值增值。
从长远来看,企业要经得起风浪,给企业“输血”不如培育其“造血”能力,需重视平时的“内功修炼”,不能危机时指望靠政府,毕竟不管国企还是民企,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立竞争主体。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