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的定义是自然界赋存的已经查明和推定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来源。能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存的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上期我们讲到核电的崛起,这期让我们跟随人民网特约评论员廖逊来了解生物能源。
倍受争议的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倍受争议,它既不同于化石能源,又不同于其它可再生新能源,却又同时兼有二者的某些特点。广义上的生物能,来自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既然初始能量来自太阳,不少人就把生物质能视为众多太阳能中的一种。
生物能源的产生原理是,模仿叶绿素的结构,生产出人工合成的叶绿素,建成工业化的光合作用工厂。在现实生活中,太阳能照射到地球后,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质能。由于转化为热能的太阳能能量密度过低,不易收集,除少量能被人类利用外,其余大部分收存于大气层和地球上的其他物质之中。而生物质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富集起来,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产生的生物质能量,才能为人类所用。生物学家们估算,地球上每年生长的生物能总量约1400—1800亿吨(干重),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我国的生物质能也极为丰富,2010年农村中的秸秆量约7.26亿吨,相当于5亿吨标煤。柴薪和林业废弃物数量也很大,林业废弃物(不包括炭薪林),每年约达3700万立方米,相当于2000万吨标煤。
事实上,生物能源是最古老的能源。在发现煤炭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人类只会使用生物能源,如柴薪、木炭、秸杆、草茎、蔗渣、稻壳、动物粪便等等。一直到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农村,仍然靠生物能源维持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记得上个世纪60-70年代上山下乡时期,我从北大荒农场回北京探亲,和农村插队的同学们谈到那里的能源,除了家用机车吃油、烘炉车间有煤之外,一切日常生活均靠柴草,引得他们哈哈大笑,因为全国广大绝多数农村,甚至还没有“吃油的拖拉机”呢!除了山西产煤区,煤炭到哪里都是稀罕物。那年头只有城里人才烧煤,只有极个别城市家庭才能享受到瓶装或管道煤气。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广大农村才世世代代空气新鲜、沁人心脾,不像今天这般乌烟瘴气。
如今化石能源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来源不足,二是碳排放过量,回归生物能源自然是首选。放着那么多现成的生物质不开发利用,实在没有道理。于是有人提出发展生物能源有八大优势:
第一,它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唯一可能。
第二,产品上具有多样性,可以全面替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