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事实,你自然就明白最近为媒体所热议的,一个月薪不到3000元的某局业务科室科员的公务员名额,竞争比竟然达到9411:1,因为权就是钱。这就是现在国内光伏电站投资者所面对的残酷的行政环境。潜规则早已成为明规则,各层级机关衙门把光伏电站当做唐僧肉,雁过拔毛,能咬一口就咬一口。项目执行人为了完成进度,无奈沦落为行贿者、酒徒和皮条客。审批环节过多,给权力寻租留下充足的操作空间,必然导致腐败和低效率。目前一个新职业“路条”掮客应运而生。凭借人脉关系,买卖路条,谋取暴利。新能源从来都是这些长袖善舞者的舞台,国家赋予的权利被执行者按权打包转换成私人肆意买卖的商品。
正是电站审批和并网的难度遏制了民间资本对光伏电站投资的积极性。这种隐藏的风险造成投资收益无法保障,很多投资者只能知难而退。最终制约了国内光伏市场的正常发展。
难道我们的国家就靠这样一帮官员来保障国家的“十二五”新能源战略吗?他们到底是想推动绿色新能源的发展还是在阻滞它的发展?或者是以推动新能源发展为借口而肥私人的口袋呢?整顿吏治是治国之本。要达到吏治就要从治吏开始,察则明,察则清,察则治。权利不能脱离监管。
面对光伏危机,政府应该救光伏,但是要救光伏行业,不是去救某个光伏企业。光伏目前最需要的不是钱,不是地,而是政策和市场环境。政府通过规制引导,宏观协调,给新能源创造一个畅通、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电网平台就是救光伏。企业让市场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