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数十亿美元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和反补贴(俗称“双反”)的最终税率。尽管还需要11月初另外一家美国独立机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最终表决,但从美国针对此案的“咄咄逼人”之势来看,最终结果对于中国光伏产业已是凶多吉少;对严重依赖海外、业绩下滑、产能过剩等身处困境的国内光伏产业,可以说是遭受双重打击。如何寻求出路,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贸易
21世纪初,新能源产业成为了民间资本投资的兴奋点,2004年至2006年,光伏组件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占据较大份额;其繁荣主要靠出口欧美等市场,对外依赖度高。
美国贸易壁垒的图谋
对于美国商务部的终裁结果,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了担忧。他表示:“从目前来看,情况确实不乐观,在税率方面美国甚至有可能提高反补贴税率,但提高的幅度还很难做出预判。美国商务部的后续调查发现,中国光伏企业还获得了其他政府补贴项目,其发言人称将会修改反补贴税初裁税率。这样一来‘双反’税率将比此前有所提高,国内光伏行业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
在宋泓看来,美国和欧盟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咄咄逼人”之举实际上是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他们高调宣称环保,另一方面面对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又采取限制行为,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做法,背后与转移国内政治经济矛盾等政治因素不无关系。从补贴的角度,欧美国家在本土的光伏产品生产中也有补贴存在,反过来对中国施压是一种很不厚道的做法。
长期以来,国内光伏产业的繁荣主要靠欧美等发达国家支撑,对外依赖度较高。数据显示,国内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规模超过40亿美元,而对欧盟出口更是超过200亿欧元,占到全部光伏产品出口的80%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美国的制裁引发欧盟对华“双反”结果的效仿,依靠光伏产品外贸转内销来解困似乎并不是明智之举。宋泓表示,一方面,由于国内光伏发电需求量远远无法替代因“双反”而失去的海外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光伏发电成本较高,作为政府补贴较高的产业,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承受能力有限。“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在初裁之时就已经选择通过在海外建厂转移产能来绕开美国的高税率,从而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
但这一“漏洞”也很快引起了美国太阳能行业以及国会议员的关注。9月底,美国8名国会议员向奥巴马政府施压,要求堵住对华光伏“双反”的漏洞,即同时针对中国企业利用国外电池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征税。美国商务部官员表示,将会在宣布终裁税率时考虑“漏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