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市场 > 正文

刘陇华犀利批光伏:中国光伏产业的战略问题

来源:索比太阳能光伏网发布时间:2012-08-30 16:20:17
 
       中国光伏产业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生存问题,要解决生存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核心,即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科技水平。诸如毛利“迫降”、财务危机等种种问题皆缘于这三个核心问题。解决这三个核心问题的战略方针是“外扩内充,科技先导”。

  所谓“外扩内充”,就是继续开拓国际市场。智慧的与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较量,最大限度的维持欧美固有市场的份额不至于大幅滑落的同时,大力开拓以日本、东南亚/澳洲、中东/非洲、南美为代表的国际新兴太阳能市场;
  所谓“科技先导”,就是加强战略性科学技术的研发。积极攻克核心装备技术,并开发多元化光伏材料,改变本国太阳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
 
  关于中国光伏产业现状的两种错误论调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由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导致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行业内外的人士产生了一些错误论调。主要表现为“毁灭论”和“等待复苏论”。
  “毁灭论”者认为,中国光伏产业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未来不会再有发展的机会。主张“毁灭论”者主要由业内悲观者、对光伏行业发展持有成见者及与光伏行业有竞争关系的其他行业人士组成。他们呼吁光伏行业的投资者撤出投资,转投别的行业,认为投资光伏行业会血本无归。这些人要么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要么心怀叵测、别有用心。他们无视全球能源危机的严峻现实,无视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大势,其论调不堪一击。
  “等待复苏论”认为,从近几年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光伏产业逃不出两年一个低谷的周期律,等过了这个低谷周期,自然会再次复苏。主张“等待复苏论”者主要由乐观的从业者、贸易商、有投机心里的证券分析师、对行业了解不深的媒体人士组成。他们呼吁行业人士要抱团过冬、等待行情再度复苏。他们幻想经过行业洗牌、政策调整之后,迎来行业的再度繁荣。这些人心存侥幸,将行业复苏的希望寄托在外力推动上,寄托在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之上。他们忽略了2008年市场低谷时多晶硅技术及其他行业技术在科技上的突飞猛进,使得多晶硅价格剧降、产业成本大幅下降,从而迎来了2010年大发展的事实。其论调过于理想化,且有严重的消极妥协成分,同样对行业发展极为有害。
 
  中国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光伏产业目前面临四方面的问题,一是美欧双反,二是新兴市场门槛,三是政策壁垒,四是财务危机。
 
  一、 美欧“双反”
 
  今年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做出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反倾销结果的初审,征收高达31%到250%的反倾销税。时隔两个月,欧洲的几家光伏企业向欧盟提起一项秘密申诉,指控中国公司获得了非法补贴并进行了倾销,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专家表示,失去美国市场对中国光伏企业影响有限,但若失去欧洲市场将会是致命一击。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约为358亿美元,近六成以上输往欧盟。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板消费地区,一旦这个市场的大门关闭,将没有哪个市场可以接替,中国光伏企业前景堪忧。
  美欧“双反”的根源是贸易保护主义。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尖锐的指出,新能源被认为是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而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在国际市场觅得先机。欧美国家相继对中国新能源展开“双反”,从表面上看是一场国际贸易纠纷,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是在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争夺先机的一场战争。
  史立山对欧美国家产业阴谋的解剖抓住了这件事的本质。国际产业角逐历来是跟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连的,产业角逐本身就渗透着浓厚的政治印记,贸易争端仅仅是达成产业角逐的手段之一。而世贸组织原本就是西方国家用来控制发展中国家产业的工具之一,游戏规则出自他们之手,中国作为游戏规则的跟随者,在贸易争端中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中国要想在欧美国家挑起的贸易争端中,利用世贸游戏规则取得公正裁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要幻想这次欧盟的反倾销裁决结果会出现逆转,也不要低估美欧“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如果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反制措施,由美欧国家挑起的贸易争端只会越来越恶化,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越来越恶劣,而不是相反

  二、 新兴市场门槛
 
  当前,日本已经正式通过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同时批准了太阳能补贴政策,将鼓励本国新增至少96亿安装量也就320万瓦的光伏以及太阳能,输出量相当于三个核反应堆的发电量。这个政策要求日本公共事业单位以预设好的高价来购买诸如太阳能、风能与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期限是20年。也就意味着日本政府将为光伏发电提供每千瓦时42日元的补贴,这个补贴量是德国补贴金额的两倍,中国补贴金额的三倍之多。而且将为风能发电补贴23.1日元,比德国4.87欧分的补贴高出不少。
  面对日本高额的补贴政策,中国光伏企业跃跃欲试,有人甚至断言日本市场将取代德国市场,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另外一大最大的应用市场。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就在日本激励政策出台前后的一个星期之内,中国有七八个光伏企业的掌门人亲自飞抵日本,了解市场情况。但结果却让他们的满腔激情大受挫折。不是日本没需求,而是中国光伏企业很难进入。尴尬的市场门槛、复杂的操作流程让中国光伏企业无所适从。
  接着,印度、中东、非洲、南美、澳洲等被行业分析机构看好的新兴市场,同样让中国许多企业感到极度困惑。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需求究竟有多大?未来潜力如何?有着怎样的盈利模式?行业标准怎么样?产品进入该国市场如何操作?
  国际新兴市场的种种问题困扰着中国一大批光伏企业。如何才能顺利打开新兴市场,却不重蹈美欧市场的覆辙呢?中国亟需一个系统培训国际新兴太阳能市场的机构来完成这一使命。
 
  三、 国内政策壁垒
 
  2011年8月,中国发布了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2012年,十二五规划光伏发电的装机目标经过数次调整,将2015年的目标从5GW,上调到21GW,将2020年的长期光伏装机容量目标从20GW上调到50GW。这对中国光伏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政策犹如春风劲吹,似乎标志着中国国内光伏市场要繁荣起来了。
  对于标杆上网电价的出台,引起业界一片哗然,国内外业界专家尽管对标杆电价中的细节持有异见,但是对于标杆上网电价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推动作用却是异口同声的称赞,认为从此中国光伏产业将会打开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十二五规划光伏装机目标的一再调高,再度引爆国内外行业人士和分析机构的热情,大家纷纷对其作出了乐观的预测。专家和分析人士认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就像一缕曙光,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大为利好。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出台,更是让业内业外异常兴奋,欧洲的一家分析机构甚至认为这个目标将使中国国内光伏市场腾飞,“这一利好信息无疑将进一步刺激中国光伏市场在今后五年内快速增长。”“随着2012年下半年欧洲需求量将有所萎缩,中国国内市场将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尽管中国的政策一再激起人们的信心,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中国光伏产业每况愈下的颓势。
  为什么上网电价在德国的诞生,带来了全球光伏产业的繁荣,而在中国却仅如死水微澜呢?
  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出台了,尽管含糊其辞的政策使光伏电站的业主很难精确的计算投入产出比,但大家依然抓住这根救命的稻草,纷纷闻声到西部抢路条。与此同时,建起来的荒漠电站却由于不能并网,伫立在漫漫荒漠中晒太阳。在这种情况下,规划50GW的“晒太阳”工程对国家的能源战略有什么贡献?
  我们看看中国光伏产业的业态就可以理解这一切。中国光伏产业多半由民营资本组成,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能源产业都掌握在少数利益阶层的手中,而这些利益阶层牢牢控制着政策的制定。因此制定出来的政策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在国内依然突破不了政策壁垒。
 
  四、 财务危机
 
  8月初,一篇题为“中国十大光伏企业面临破产危机”的文章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短短几百个字的文章中,引用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数据称,“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1110亿元人民币),其中江西赛维和尚德电力破产的可能性最大。”
  且不说惯于以炒作手段爆猛料的美国投资机构公布的数据有没有可信度,即便是175亿美元的负债属实,但这个数据是否真能导致“中国10大光伏企业破产”这个结果。这个论调我们权作参考,但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财务困境由这半年来发生种种事件已见端倪。
  江苏某地近年来以光伏产业为主要发展目标,2010年是其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仅一个小小的乡镇当年建成的、在建的和已获审批的光伏项目就60多个,该乡镇领导颇为得意,而现在这些企业中90%处于停工状态,一些在建项目从2011年就停工,成为“烂尾光伏工程”横在田野。好几个商业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陷入坏账中无所适从。
  当地仅有一家没有支持过光伏产业的农商银行行长一个月前小人得志般的站出来撇清关系,幸灾乐祸地说自己当初没有给光伏产业投资是多么有远见、多么英明。
  无论如何,从眼前的情况来看,财务危机严重困扰着中国光伏产业。如何智慧的化解当前的局势。是摆在政府、企业、银行和投资者之间的一道难题。

  中国光伏产业的战略选择

  中国光伏产业的财务危机、毛利“迫降”等问题不过是所有核心问题的外在表现。(“迫降”原意是飞机因迷航、燃料用尽发生故障等不能继续飞行而被迫降落,这里指光伏产业因市场萎缩、产能过剩、贸易争端等问题导致市场价格下降而毛利被迫下降的现象。)
  在现阶段,中国光伏产业必须决然抛弃三个幻想:一是对短期内启动国内市场的幻想,二是对美欧国家有可能放弃或减轻双反制裁的幻想,三是对中国对美欧国家装备和原材料实行反制裁的幻想。
  美欧双反将使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着失去庞大的既有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将希望寄托于国内市场的启动。这不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庞大的利益集团控制着国家的战略性能源产业,假设国内光伏市场获得前几年欧洲式的发展规模,则面临着能源结构的重新调整,能源利益的重新划分,既得利益集团势必会百般阻挠。目前虽然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已经出台,但是绿能回购却阻碍重重。这足以说明问题。
  中国光伏产业的乐观派看到美欧国内光伏企业和团体对双反持有异见,从而幻想美欧国家有可能会否决双反或减轻双反制裁,有业界朋友最近对即将到来的外国元首访华而改变双反裁决抱有幻想。同样,这不是不可能的,而是根本不可能的。美欧双反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国际贸易问题,而是大国政治问题。因此,美欧国家绝不会手软。他们不会允许日渐强大的中国光伏产业夺取能源革命的先机——尽管中国光伏产业在装备技术层面依然有很大差距,但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崛起还是让他们警惕万分,从而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
  在美欧对中国实行双反制裁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的激进派主张中国政府应该对美欧供应中国的装备和原材料实行反制裁,或者组成价格联盟,提高输出美欧国家的光伏组件价格,以此来遏制美欧国家。这不是不可能的,而是根本不可能的。美欧国家既然对中国实行严厉的双反制裁,就表明他们绝不会投鼠忌器。在对中国实行制裁的同时,他们正在寻求一些产业实力较弱的国家作为替代国。
  只有抛弃了这三个幻想,中国光伏产业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
  中国光伏产业的战略选择必须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和科技水平这三个核心问题之上来考量,这三个核心问题得到解决,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基本的战略方针是:“外扩内充,科技先导。”
  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实现。
 
  一、 在国家层面
  1. 面对双反,要正面交锋,据理力争,充分利用世贸规则与之周旋。虽然这种周旋的结果多半会不尽如人意,但公开对决不可避免。
  2. 要创新机制,对国内产业运行机制进行大力改革,强化光伏企业的市场化地位,争取国际贸易的平等地位。
  3. 要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从侧翼进攻。光伏产业的装备技术和应用市场两头在外,中国光伏产业的主动性很弱,所以才受制于人。对此,中国政府应该寻找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占据主动地位的产业,对欧美国家实行针锋相对的制裁,以此缓解光伏产业遭遇双反的危局。如同在下棋的时候,对方要用“马”踩我方的“相”,我就出“车”对准他的“炮”,对方只好回“马”护“炮”,我方的危局即解。而不能单纯退“相”,让他的“马”长驱直入。
  4. 国家财政斥巨资资助战略性科技研发,以国家的力量研发多元化光伏材料,攻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装备技术,提高转换率,大幅降低成本。增强中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变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5. 改革能源管理体制,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积极推进绿能回购,给光伏电站的发展预留出体制空间。
  6. 改变国家产业的区域分布,倡导高耗能产业追随光伏电站的脚步向西部转移。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10多年以来,雷声大、雨点小,没有真正实现产业转移,而是将西部的油气煤炭资源开发出来向东输送,如此西部大开发的本质其实就是“西部大掠夺”。我国西部广袤的荒漠面积、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具备发展光伏电站的天然优势。但是太阳能不像油气煤炭资源那么方便输送,长途输送成本高、损耗大。但是,西部产业匮乏,能源需求不大。这是造成西部电站不能并网发电的原因之一。也有人因此而攻击西部光伏电站的必要性。如果国家能下决心调整产业布局,将高耗能产业大力向西部迁移,必然会进一步推进西部光伏电站的建设。合理的产业转移战略必然会使高耗能产业和光伏电站在西部相互推进相得益彰,不仅推动了中国绿色能源的发展,而且也对国家的趋于平衡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西部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化,春运的火车将不会再拥挤。
  7. 国家要辅助优质大型光伏企业,扶持有潜力的小型光伏企业。多年来,许多人不断在提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其实产能过剩只是相对需求萎缩而言,不是一个绝对过剩的问题。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在2011年全面爆发,而爆发的前提是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的空前繁荣和2010年的迅速萎缩。市场热胀冷缩,产能如何才能如影随形?比如我们做个一个玻璃瓶子盛水银,在常温下刚好装满,如果温度持续上升我们是不是需要不断的换大瓶子来装,如果瓶子满足不了水银膨胀的空间就会爆裂。但是如果温度剧降,瓶子里的空间就会显得过剩。这是一个道理。
  如果能大力开拓国际新兴太阳能市场,快速启动国内市场,就不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产能不足。
  现在当大企业遇到财务危机的时候,中小企业盼不得它早点破产;小企业拿不到订单停产的时候,大企业恨不得倒下一批。所以在行业内就掀起“洗牌论”,而倡导洗牌者却各怀心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国家要看清当前面临问题的本质,正确引导,积极创造中国光伏产业的良好发展环境。大企业尽量不要破产,小企业也尽量不要倒下。要对外向国际新兴太阳能市场扩张,对内开发国内市场,以发展解决问题。
  二、 在企业层面
  1. 对于双反,要积极布局海外,避其锋芒。面对美欧来势汹汹的双反,中国光伏企业既要做好迎战的准备,也要拿出智慧应对的策略。因为双反制裁的仅仅是光伏产业的某个环节,所以我们在牢牢掌握产业核心的基础上,可以将其制裁的环节拿到第三方国家去投资,或者直接拿到美欧国家去投资,进行产业渗透,使其欲反无力。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在中国遍地开发,法国的家乐福在中国落地生根,中国能对其制裁吗?不能,因为它已经深深的渗透到中国国内的经济体系中,制裁它就等于制裁本国经济。因此中国光伏产业也应该对外实行产业渗透,使其最终欲反无力。当然,具体情况不同,渗透的方式也要认真研究。美欧对中国的产业渗透看重的是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对美欧的渗透则是另外的情形。具体如何渗透,留待中国经济学家进行深入研究。
  2. 对于美欧双反,中国的光伏企业要团结起来,同时要用产业控制的手腕拉拢和间接控制台湾、泰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光伏制造企业,对美国实行产业遏制,控制产品价格,增加其双反成本。
  3. 中国光伏企业要积极开发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国际新兴太阳能市场。认真研究新兴市场国家的游戏规则和操作流程,既要争取快速进入,又要避免重蹈在美欧国家的覆辙。充分依托欧中太阳能促进会和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举办的国际新兴太阳能市场培训,降低国际市场研究的成本,加快进入的步伐,争取做到科学进入、稳定拓展、长期获利。
  4. 投资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长远发展。中国太阳能企业要积极投资科技,创新产品,保证质量,保持产品在全球良好的信誉。要紧密团结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周围,形成科技联盟、质量联盟,共同营造高科技高质量的中国光伏产业环境。
  总之,中国光伏产业目前遇到了问题,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国家要深刻反思,越过光伏产业本身,从经济全局中通盘考虑;光伏实业家要客观分析,审慎应战,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府和企业要紧密配合,从战略的角度缜密布局。作者:刘陇华知名传媒人。现在主要从事新能源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节能蓄能技术中心顾问专家、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创始人之一)策划委员会总协调人、2011年荣登新华社《瞭望》周刊(2011年第29期)。曾做过《sun energy阳光能源》杂志总编, 《今日聚焦》栏目编导等工作。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刘陇华犀利批光伏:中国光伏产业的战略问题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