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在美国业界挑起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之后,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Solarworld表示,计划于今年年中在欧洲发起针对中国太阳能制造商的反倾销诉讼。业内人士认为,德国的市场份额较美国更大,一旦诉讼成功,后果很严重。不过,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是贸易保护主义之下的一个个案,损人不利己,或难以持久。
中国光伏产业仍然危机频频。彭博社日前发布消息称,在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太阳能反倾销初裁结果后,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Solarworld表示,计划于今年年中在欧洲发起针对中国太阳能制造商的反倾销诉讼。继该公司在美国业界挑起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之后,业内就一直担心欧洲是否会仿效。此消息加重了业内人士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担忧。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企业人士表示,如果德国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方”调查,订单的损失将会比美国发布“双反”调查后更严重。不过,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只不过是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的一个具体案例,对双方都不利,将难以持久。
最大市场的阴云
中国光伏产业祸不单行。就在当地时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刚刚公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余波未平,5月22日就传出了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Solarworld计划于今年年中在欧洲发起针对中国太阳能制造商的反倾销诉讼的这一消息。
在美国公布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中,中国光伏企业遭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关税惩罚,这一反倾销税税率处于31.14%~249.96%之间,并将征税措施向前追溯90天。在美国商务部作出此次初裁之后,中国光伏企业如惊弓之鸟,恐怕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将再起波澜。
不过,Solarworld在德国提起诉讼实际上是早在今年3月底就已经开始的事。Solarworld希望德国政府介入对中国光伏组件产品的“双反”调查,只不过当地政府未曾表态,所以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调查风波也一度平息,而此次外媒的报道又使这一事件波澜再起。
也难怪Solarworld再度进行“双反”调查的消息会掀起中国光伏产业的波澜。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光伏80%以上的出口产品销往欧洲,而2011虽然有所下降,但也接近57%。相比之下,2011年亚洲和美国的市场份额分别只有21%和15%。继美国这块最有潜力的市场被步步吞噬之后,欧洲的市场也呈萎缩之势。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失去美国市场会让国内光伏企业很受伤,失去欧洲市场则会是一场真正的灾难。
“双反”难以持久
企业也在提出应对之策。浙江一家主要出口欧洲的新能源企业销售部经理告诉记者,德国不同于美国之处在于市场份额更大,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冲击也会来得更猛烈、更实实在在。该经理表示,如果德国也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光伏产品的成本也会随之涨高,市场会随之萎缩,将会造成该公司至少有大半的订单流失。“双反”的背后,不仅仅有大量面向欧美市场的企业会遭受最为直接的冲击,城门失火,面向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企业也将受殃。苏州吉日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市场主要集中于新兴市场国家,公司经理周新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提出“双反”调查,德国提出双反也是“可以预料的事”。周新民表示,美、德等国一旦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将会迫使欧美国家市场的光伏企业往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从而将使中国光伏企业之间在新兴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
不过,目前仍有悬念,Solarworld在德国提起的诉讼请求能否被允仍是个未知数。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对中国光伏企业提出“双反”调查是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未必会被欧盟所应允。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秘书长孙广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德国和美国确实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提出了双反调查,这次调查即使通过,也必然是不可持久的。孙广彬指出,中国光伏产业的原材料和设备很大一部分都是从欧美等国进口的,中国光伏产业受损,不仅会给欧美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也会给欧美产业工人的就业带来影响。
此外,孙广彬指出,贸易便利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清洁能源推广使用也是大势所趋,而欧美等国提出“双反”调查未必都是出于产业发展的目的,在其背后还隐藏着比如大选等政治目的,而这是很难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