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浙江晶科厂址附近的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小河遭受污染一事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
几年前,国内光伏产业开始起步,一些初级技术的应用导致高污染一度成为产业原罪,备受社会诟病。晶科发生的事情究竟在国内光伏产业是否具有代表性?国内光伏产业是否如国内外某些媒体所称,是污染产业的代名词?晶科事件发生后,记者带着这个话题采访了业界有关人士。专家称,浙江晶科事件是个别行为,没必要过份夸大,国内光伏产业也并非高耗能高污染的代名词,应理性区别对待。
晶科事件尘埃落定
继几年前“洛阳中硅”等事件之后,光伏产业污染问题再次引人注目。
近期,当浙江海宁袁花镇红晓村小河水中出现大量死鱼后,数百名居民将矛头指向村里惟一一家光伏企业———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晶科)。
浙江晶科隶属于2010年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9月15日之后的五个交易日内,该股每股价格从10美元跌至不到6美元,而其最高峰时股价达35美元。
记者一度联系海宁环保局未果。但事件发生后,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章剑第一时间发布微博称:企业环保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废渣、废水处置不规范,导致有时废水渗漏到外环境,小河浜氟离子超标较严重,环保部门已经立案查处责令整改。
9月17日下午,章剑再次通过微博表示,环保调查认为:晶科固废处置不规范,暴雨后部分污染物冲入河道,水体氟化物超标严重,对造成死鱼有直接责任,要责成企业承担政府先行垫付的损失赔偿。
而涉嫌网络发布虚假信息的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村民孙某,因虚假不实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现已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 之后,海宁市政府紧急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相关情况。海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向宏表示要以“零容忍”态度对待企业污染问题,对同类企业加大监察力度。
当地环保部门表示,在已责成企业实施停产整治基础上,依法对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环境监测频次,对企业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进一步督促。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