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康俊勇教授课题组研发成功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用的是早前被认为有“致命性缺陷”的宽带隙半导体。课题组将氧化锌和硒化锌这两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用作太阳能电池,大大稳定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并使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于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近期,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材料化学》杂志发表了这一成果。美国《科技日报》等十多个科技网站对该成果进行报道和转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硅太阳能电池,但其寿命有限。所谓宽带隙半导体,一般是指室温下带隙大于2.0电子伏特的半导体材料。从物理学上来讲,带隙越宽,其物理化学性质就越稳定,抗辐射性能越好,寿命也越长;但带隙宽有个“致命性缺陷”——对太阳光的吸收较少,光电转换效率低。
从2005年起,厦大半导体光子学中心的专家们开始致力于“宽带隙半导体在太阳能电池应用”的研究,扭转带隙半导体的“致命性缺陷”。他们研制的“氧化锌/硒化锌量子同轴线太阳能电池”,相比于国际同类半导体器件,其0.7伏特开路电压和9.5%最大外量子效率均为最高。
项目主要负责人——厦大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吴志明介绍说,接下来课题组将在电阻、电极等方面对电池做进一步完善,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