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市场 > 正文

倾斜的天平——光伏业的马太效应

来源:Shine(光能)杂志发布时间:2010-11-09 11:38:23作者:曹宇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新约·马太福音》

扩产!扩产!

916日,赛维LDK借创业五周年之际,公布了未来发展规划,在现有2.3GW硅片产能的基础上以每年超过1GW的速度开始新的光速扩张,2015年底前LDK的产能将超过7GW,进一步巩固其全球最大硅片厂商地位。同样紧随其后的保利协鑫硅片产能也已超过2GW

929日,天合举办太阳城投资说明会,常州计划在2015年形成6.5GW,产值600亿元,其中天合2010年电池和组件总产能达1.1GW2012年电池和组件年产能将达到3.5GW的总量。

天合生产车间

1015日,英利绿色新能源宣布于保定扩产600MW单晶电池组件,同时宣布于已建成100MW多晶电池组件生产线的海南海口市开始二期新的100MW多晶生产线,这两个项目将于2011年中期投产,届时英利的产能将达到1.7GW。其中多晶组件800MW,单晶组件首次超过多晶达到900MW

英利绿色能源副总裁刘耀诚博硕在年会上致辞并介绍了英利2011年的发展计划

虽然不断有市场转折和快速扩张带来的资金链紧缺等消息传出,但中国的光伏企业仍在全力扩产,究其原因,是市场的天平渐渐倾斜向大的企业。

2009年底至今的市场反弹让光伏企业不仅迅速消化了以往库存,也让企业积压了大量订单。目前市场早已回到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情况,贸易商或者安装公司积极的跟组件厂商接洽,组件销售人员却对尽快发货的要求面露难色。不同的是组件每瓦价格从30元降到了15元,组件紧缺的情况更集中出现在大企业那里。在本刊接触的贸易商和客户中,很多都指明要英利等大厂的组件,这表明尚德、英利等神话已经难以复制,光伏业已经不是怀揣淘金梦的投资者一本万利的最好选择。而且行业门槛的逐步增高也让面对新技术变得更加谨慎,虽然存在延后科技进步的可能,但行业发展必将走得更加稳健。

严苛的市场

台湾方面有消息称,委托台湾代工电池的德国组件厂已经要求降价,而据国内一些中小组件厂说,已经有一些国外的客户突然取消了订单,这一切都预示着市场面临着转变。由于多晶硅涨价和期间没有出现成本大幅下降的新技术,此次并未如上半年一样赶在20111月再次常规性下调补助前的疯狂抢购。预计进入11月,将陆续传来小幅降价的消息,同时意大利和法国市场将更加火热。

这样的市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雨季过去,他们必须在光伏丛林各显其能,里寻找到新的水源。很多企业对未来市场持观望态度,即使扩产,也要视明年情况而定。但对于大企业来说,他们却必须不断的将产能放大,直至市场出现过剩。幸运的是,从各方面的预测来看,过了明年短暂低谷,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渴求仍然能保证光伏业在未来很多年持续快速发展。

LDK的铸锭车间,铸锭炉全部来自GT Solar

 

硅料向着100美元迈进,LDK享受到了这五年疯狂扩张的成果,向来信奉“唯快不破”的LDK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不算正面的消息,但笔者比较中国十余家上市公司中,LDK的员工对待问题的反应速度是最快的。这样的速度让LDK在五年内从籍籍无名到亚洲第一乃至全球第一,虽然LDK称该公司仍然有超过30亿美元的负债,但LDK已经奠定了自己的行业领袖地位,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用分散客户、降低成本等方式提高利润。LDK五周年的答谢晚宴上,不善言辞的彭小峰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而LDK的多晶硅出炉的第一块一公斤的硅料,也被设备供应商拍到了史无前例的天价18万美元捐给了慈善机构。

赞助世界杯后的英利成为了大众眼中的光伏代表。也让最终用户更乐于为英利的组件买单。据英利首席财务官李宗炜介绍,目前英利收到的2011年订单为4GW,是目前产能的4倍。虽然这么多的订单不会全部得到执行,但即使仅仅一半,也远超英利现有的生产能力。而如果产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客户就会转向那些扩大产能的企业。为保护客户,英利不得不进一步加快市场步伐,同时为降低扩张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海南基地就是为了更好服务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建立的。李宗炜也宣布英利将选择一些分包商来协助英利保留客户和分摊风险。英利曾为光为全面培训技术人员和协助建厂,对于分包商的质量控制颇有经验。从短期内看,大企业的扩张形成了 良性的“囚徒困境”。

产业集群

LDK承诺,在围绕LDK成立的新余光伏产业园区的企业,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采购商,只要质量合格,LDK都无条件全部采购和保证供应。同样天合举办的常州光伏工业园区会议上,邀请了大量中外的配套企业进驻,其中也不乏业内同行。而英利党委书记杨建忠也曾说过英利扶植起来的兄弟单位——光为生产的产品质量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国际化水准。未来围绕大企业的产业集群,将会是一个趋势。

升级换代 

在英利海南的工厂中,GT SolarHTCSchmid等国际领先的设备云集于此,但较为有特点的是海南工厂采用了ABB的机器人来装载、搬运组件,这不仅是简单的节省了人工,也让“自动化”成为解决了企业在扩张过来而带来的熟练工人的紧缺的重要途径。同样在LDK和天合的工厂,只有少量国内占有领先优势的环节如48所得单晶炉,奥瑞特、博硕的层压机等在整个生产环节占据一席之地,其余国产设备很难见到踪影。大厂雄厚的资金实力使得企业在前期投入方面可以选取更为长久却丰厚回报方式,这也是中小企业未来生存艰难的原因之一:没有更好的设备,很难在未来占据技术上的主动,而它们在硬件实力又先天不足。

 

注: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倾斜的天平——光伏业的马太效应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