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的一天,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首条多晶硅产业化生产线投入紧张调试,突然一声巨响,浓烟直冲云霄,有的员工惊呆了,回过神的员工急忙往厂区外跑,严大洲和团队骨干却向着爆炸起火点跑去,他们一边跑,一边指挥六神无主的员工赶紧撤离到安全地带。
严大洲以及整个团队成员的心都已经提到嗓子眼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前面的危险,脑海里在快速的回放整个提纯塔调试过程,心里在快速地估计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离投产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现在千万不能出现任何纰漏。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冲在前面,深入事故现场,查找事故原因,制定抢救方案。
为了不让员工背上思想包袱,保持信心,严大洲等主要骨干主动承担全部责任。经过认真查找、精密分析,找到了爆炸原因,他们终于松了口气,悬着的心也平静下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安全解决问题的办法。
2005年10月16日,中硅高科300吨/年多晶硅工程终于建成投产,大家都欢呼雀跃,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了发达国家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垄断。
严大洲,现任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简称:中国恩菲]副总工程师、硅材料事业部主任,兼任多晶硅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恩菲控股子公司,简称:中硅高科]副总经理,中国多晶硅创新产业联盟专家委员。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严大洲和他的团队主要从事多晶硅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坚持自主创新 打破国外垄断
多晶硅是一种超高纯材料,它的纯度可以达到九个9到十三个9,是生产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日常用的手机、电视、电脑等都离不开它。先进的多晶硅技术一直由美、日、德控制,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国内市场需求长期依赖进口。
由于基础薄弱,技术开发和推广困难重重,严大洲和他的团队,携带多晶硅技术全国推广。但能够相信并投资的企业不多,为了使技术能够尽快在实践中验证,并坚定合作伙伴的信心,在将技术和设计费入股的条件下,严大洲和团队的成员拿出积蓄,现金入股,完成了唐山“年产2000吨三氯氢硅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在我国首次将“合成产物加压冷凝技术、加压提纯技术和尾气干法回收技术”用于该项目。运行结果证明,新技术的采用使物耗、电耗大大减少,成本降低10%~20%,尤其是尾气干法回收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为建设万吨级工厂和改造现有厂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002年底,国际多晶硅价格跌进谷底,售价仅20多美元/kg,技术开发和推广更加困难,已批准的项目也迟迟不能开工,恩菲领导高瞻远瞩,看到中国的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不能没有自己的多晶硅,在技术入股的前提下,有色总院拿出有史以来最大的现金投入,支持洛阳建设年产300吨多晶硅项目,严大洲被任命为总设计师和合资公司副总经理。
严大洲和团队成员顶着巨大的压力,兢兢业业战斗在现场,一干就是2年。没有办公楼,租用民房办公,吃住在现场。在共同努力下,2005年10月,依靠“自主研发技术、全部国产化设备”的中硅高科300t/a多晶硅工程建成投产,这是国内第一台12对棒多晶硅还原炉装置,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多晶硅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并且是当时能耗最低的生产线。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垄断。该项目荣获洛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电子材料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实地考察,2006年底通过验收,受到院士和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创新永不止步 勇攀科技高峰
面对成绩,严大洲和整个团队没有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而是带领整个团队坚持创新,攻下一个又一个科技攻关课题,取得一项又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经过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近5年内,成功完成国家863项目“24对棒节能型还原炉成套装置研究”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3项,工信部电子基金项目1项和国家发改委支持的产业化项目3项,正在实施国家863重点项目1项。
2005年7月,中硅高科承担了国家科技部“863”项目――“24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置”的科技攻关任务。2007年3月,该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多晶硅行业产业化技术进步有重大推动作用。其核心装置24对棒大型多晶硅还原炉是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还原炉,还原电耗指标也达到国内最好水平,此后国外单元技术开始进入中国。
2008年12月,国家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在中硅高科设立。
多晶硅清洁生产技术已申报专利18项,已获授权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严大洲是核心专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