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最近几个月销售放缓,但供应商却在扩大产能以提升产量、增加出口。”
在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窘境中,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和面板产业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作为此次经济衰退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在世界各国政府减少了对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基础设施的补贴后,订单从2008年第2季度开始减少。
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中国出产的太阳能电池和面板占全球总产量的30%以上。实际上,中国的无锡尚德与德国Q - Cells和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位列全球前三大制造商。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统计,自2002年以来,中国国内光伏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0%。2008年的总产能超过2000兆瓦。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全球同步,从1998年到2008年10年间,全球太阳能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是35%。2008年,太阳能电池的总产出达到5456兆瓦、面板的总产出达6791兆瓦。尽管需求下滑,但估计到2009年底,总产能仍将增长56%。这是因为有些客户已下了订单,许多供应商都决定继续各自的扩张计划。
基于这些因素,诸如英利(Yingli Solar)和阿特斯太阳能(Canadian Solar)等中国国内和国际大公司的产量都在稳步增长。中国的中小供应商也纷纷投身该产业。深圳市索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henzhen Suoyang New Energy)将购买相关设备以将产能提高30%,其目标是使出口增加50%。索阳表示,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巨大,但订单在逐步增多。浙江索日光电(Zhejiang Sopray Solar)也对30%的收入增长满怀信心。为此,该公司去年新增了两条生产线。
但也有一些公司的日子不好过。由于经济放缓,嘉兴艾可帅特光电科技(Jiaxing Exact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的主要市场——欧洲的需求就下降了。这将导致艾可帅特的销售收入到2009年底预计要下滑50%。在2008年,其二千万美元营收的95%来自出口。即便如此,嘉兴艾可帅特还是把美国看作未来的一个主要潜在客户。这是因为,尽管中国国内的业务在增长,但中国的市场仍然很小。
尽管中国市场规模不大,但各公司都在努力拓展在中国的业务,中国政府的补贴和对使用自然能源的力推助长了这一趋势。例如,金太阳(Golden Sun)计划承诺将对建造太阳能发电场所需的开支,给予高达70%的补贴;到2012年,太阳能发电场的总容量至少达500兆瓦。
供过于求的局面已使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面板的价格降低了30%到40%。晶硅太阳能电池目前的报价为1.30到1.75美元/瓦;光伏组件的价格为1.80美元到2.20美元/瓦。一些制造商预测该下降趋势仍将继续,虽然调整幅度不会很大。廉价劳动力和低的原材料成本也是促成价格下降的因素。因组件采购是在现货市场完成的,所以公司能够控制原材料成本。
与此相反,为确保材料供应,许多外国厂商是在成本很高时与供应商签订的长期合同。这类合约的价格是固定的,交易价是合约签订时的价格,而不是目前的较低价格。而中国公司则可以根据厂家的报价选择卖家。
然而,中国制造商的低报价,造成了与一些外国竞争对手的紧张局面。随着中国公司利用价格优势逐步抢滩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本土制造商在上述市场的订单在减少。中国太阳能光伏总产量的90%以上是出口外销的。大多数这类企业有直接出口权。
长期看,预计将持续到2011年底的供应过剩将引发产业整合。希望进一步扩大产能的企业将通过合作实现目标。品牌认知也将成为这一饱和市场中竞争的利器。
产品和研发
中国供应商主要提供两类太阳能电池和面板:晶硅和薄膜。晶硅类产品占总产量的90%,它可进一步细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多晶硅占晶硅类产品的2/3,多晶硅产品具有比更贵的单晶硅产品更优异的性价比。
薄膜或非晶硅PV产品占一小部分,它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只有6到8%。只有包括尚德电力和天威保变在内的约20家厂商在开发这种产品。单晶硅是三者中技术最成熟的。其转换效率在实验室和商品中分别可达25%和15到18%。而各种多晶硅技术的实验室和商品的光伏转换效率分别为21%和13到16%。
无论哪种电池和面板类型,研发的重心都是提高能源转化效率。例如,浙江索日就开发出转换效率分别为17.5%和15.5%的商业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模块。
另一方面,小型供应商把主攻方向锁定在整个产业链的其它方面。例如深圳市索阳就专注于涵盖从系统设计到制造再到安装和售后支持的一站式服务。而如嘉兴艾可帅特则主打类似露营灯、手电筒和充电器等由太阳能供电的设备。就中国的光伏电池和面板生产来看,后者占主导,这是因为面板更容易制造且因应用很广泛也更有销路。
浙江索日出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主要用于住宅、独立及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对诸如65瓦单晶和200W多晶等大容量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很旺盛。而小规格产品的销量要低。深圳索阳的0.1到280W单晶硅和多晶硅、10至50W的非晶硅面板模块适用于发电厂和家用电源系统。它们还可用于太阳能屋顶、偏远山区供电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
太阳能级晶圆成本占晶硅类光伏电池和面板生产总成本的75到85%。制造商一般从本地供应商购买部件,这些供应商包括:江西赛维、浙江昱辉和海润光伏。有些则从MEMC等国外厂家购买材料。
在经济衰退的冲击下,晶圆成本随多晶硅价格的暴跌而急剧下降。但自2009年7月开始,晶圆和多晶硅的价格又趋于稳定。目前的多晶硅价格为50到55美元/千克,而典型的6英寸晶圆的售价约为4美元/片。
产业结构
中国有大约60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它们拥有总计4GW的年产能和2GW的实际产出。中国的面板供应商超过300家,年产能超过5GW,但实际产出只有3GW。
对晶硅太阳能电池来说,所涉及的生产工艺包括:晶圆分拣和测试、清洗、蚀刻、扩散到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丝网印刷和烧结。典型的面板生产工艺包括:太阳能电池分选、单个电池和电池组的焊接、层压、固合,成型和测试。
中国产品通常带有CE、IEC、TüV和RoHS等认证。约20家企业提供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厂商包括:无锡尚德、英利、晶澳太阳能、林洋新能源、阿特斯太阳能和天合光能。大部分厂商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设计和安装。特别是江苏省占中国整个光伏产品产出的70%。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商更倾向于开发诸如太阳能灯具和充电器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