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的电力公司在宣传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有关“核能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的比较”等内容。“发电100万kW,核能占地面积约为0.6km2,而太阳能则需在面积与山手线圈内(东京环线城轨,约58km2)相当的范围内铺满太阳能电池板。成本方面,核能约为2800亿日元,太阳能则高达约3.9万亿日元”--在日本经济产业省主办的“低碳电力供应系统研究会”上,也有人举出这些显示核能发电优势的数字,提出同样主张。
每当看到这些,笔者都感到十分困惑:“这真是出自(电力)专业人士之笔吗?”在对核电与太阳能发电进行比较时,上述比较毫无意义。但是随着对能源相关采访的深入,笔者开始感到,“核电与太阳能发电其实非常相似”。
首先来看占地面积的差异。在比较发电方法时,“Location Independent(能够自由选择设置场所)”是经常用来讨论的条件。如果以此为标准,则核能发电是“No”(不能选择),而太阳能发电是有条件的“Yes”。有条件是因为正在耕种的农田无法使用,高纬度地区和晴天率极低地区无法获得足够的发电量。如果将其排除,那么就技术而言,太阳能电池可以设置在住宅区、砂漠甚至海面上。而核能发电设备只能在个别场所建设。虽然笔者未曾拜读,但《在东京建核电站》这本书曾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单纯比较占地面积的差异就像书中讨论的内容一样没有意义。而且,太阳能电池大都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日本尤其如此,这一点也可以证明,以占地面积的大小来比较太阳能发电和核能发电是有失偏颇的。
关于成本,宣传中宣称差距为10倍以上,但究其计算根据可以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对于最大功率为100万kW的核电站,生产相同的电量需要3.9万亿日元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这一数字是根据系统价格约为67万日元/kW计算得来(假设核电站的运行率为70%,太阳能电池的运行率为12%)。如果是按照大约1年前在日本个人住宅屋顶上设置的太阳能电池的成本计算,这一数字可以接受,但现在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正在大幅下降。即使加上功率调节器,制造成本估计也不会超过20万日元/kW。
对于厂商来说,要求以制造成本出售是不可能的,但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开发计划已经把设置成本在2030年降低到14万日元/kW(寿命假定为20年)定为了目标。在住宅屋顶之外,美国First Solar等厂商甚至宣布,号称“百万瓦太阳能”的大规模太阳能电站的设置成本已经达到了15万~16万日元/kW(寿命假定为20年)。也就是说,如果考虑未来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成本下跌幅度进行计算,3.9万亿日元将会压缩至1万亿日元以下。
另一方面,核能发电的成本不透明。低碳电力供应系统研究会上就出现了“100万kW级电站每座成本2800亿日元是否真实”这样的疑问。核能发电最近面临着设备寿命到期后的退役成本问题。以日本原子能发电公司的东海发电所为例,其功率规模虽然只有16.6万kW,是一般核能发电设备的1/8,但退役、解体和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费用预计却高达约930亿日元。
英国同样面临着退役和处理放射性废弃物的成本问题(Nuclear Decommissioning Authority:英国核退役管理局发布资料)。至于法国,欧盟议会下属某调查公司给出的报告显示,对寿命到期的设备进行退役处理总共需要650亿~700亿欧元(参阅公开资料的pp.30-31)。而且,还有看法认为,即使退役,当地的土地也至少100年无法使用。
核能发电现有成本并不包括如此庞大的废弃费用。如果要与太阳能发电比较成本,则这些费用都必须考虑在内。
2100年的蓝图酷似
以上内容只是说“比较差异”毫无意义,并不能证明二者相似。相似点其实还是有的。
比方说,核能发电界人士与太阳能发电界人士描绘的2100年能源情况酷似。具体来说,日本核能研究开发机构2009年5月27日在“核能综合研讨会2009”上发布的资料显示,按照预计,在2100年的电力来源构成中,核能发电或核聚变发电将占据压倒性的67.1%,石油和煤炭为零,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占6.4%。
另一方面,推动太阳能利用的德国政府咨询机构WBGU在2003年发布的“Welt im Wandel:Energiewende zur Nachhaltigkeit(渐变的世界:向可持续发展能源的转变)”这一资料显示,到2100年,能源的2/3将为太阳光和太阳热所占据,“太阳能时代将会到来”。另一方面,核能为零,石油和煤炭火力发电占15%左右。也就是说,从全面改用核能/核聚变和太阳能来看,二者描绘的蓝图非常相似,只是对石油和煤炭枯竭时期的评价略有不同。
最近虽然鲜有耳闻,但在2年前,WBGU的蓝图曾经得到过日本应用物理学会的大力宣传,口号是“今后是太阳能电池的时代”。同样的,发布“核能版WBGU”的也是学会。最终,双方人士都只是忙着憧憬理想,无暇顾及现实。
二者都无法控制
但无论是哪一方,都无法单独实现这样的美梦。核能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的另一个相似之处在于“无法按照功率需求调节,而且能够扮演主角的时间只有一天的一半左右”。
核能发电的功率基本固定,几乎难以应对电力需求的增减。因此,夜间与白天的功率同为“基本负载”。对于白天需求的增加,只能借助火力发电和抽水蓄能这种“蓄电池”来应付。如果不大量使用此类蓄电池,核能发电就当不了“日场主角”。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的发电量虽然约8成来自核能发电,但相当一部分在向周边国家输出。
另一方面,太阳能发电的功率自然会受天气左右,无法自由控制。而且在夜间没有功率。但只要天气良好,其功率就能够接近白天的电力需求增加曲线。在阳光毒辣的热天,功率会随之增大,在功率偏小的雨天,制冷需求也会随之减少。
功率固定的夜场主角核能发电与功率不稳只能白天登场的太阳能发电简直就是一面镜子的表里两面。
对于上面的观点,可能会有看法认为:“不对,二者根本不同。太阳能发电功率不稳,天气不好的时候仍然要依靠火力发电,即使大量采用也起不到减少火力发电的效果。”确实如此,这是“单凭太阳能无法占到总电力2/3”的理由之一。但情况会随着廉价高性能蓄电技术的登场而发生改变。从最近的太阳热发电来看,配合使用此类技术的做法正日趋普遍。太阳热发电使用的其实是“蓄热”技术而非蓄电,即使在夜间也能够保证一定的功率。
按现在的成本计算,大量采用蓄电池也要多花数万亿日元。但核能发电同样如此。某核能发电界人士表示,核能将借助“使核能发电功率接近白天的需求峰值,剩余部分全部存储在蓄电池中”的方法,在电力来源中占据约7成甚至更高的比例。实际上,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发布资料已经涉及到了转用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内容。
最终,这两种技术都打算利用蓄电技术来弥补功率无法按需调节的缺点。只要是电力专业人士,对于文中提到的“宣传中的比较毫无意义”、“二者其实‘非常相似’”想必都了然于胸。今后需要做的,应该是立足于以上几点,找出“真正的最佳组合”。由基本负载稳定的核能发电、与白天需求关系密切的太阳能发电以及蓄电技术组成的最佳组合将会是什么呢?(记者:野泽 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