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盛行「节能环保」风气,在「绿能」(Green Energy)概念下,太阳能产业成为最有潜力、最具市场优势的明星产业。日前,北京「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受邀访台,参加两岸第一届「光电产业交流会」,这是继3月20日香港科学园区成立全球罕见的「薄膜光电研发中心」后,又一件值得两岸三地产官学界重视的绿能大事。
张国宝向台湾业界表示,大陆已投资人民币50亿元建设太阳能光电电站,未来,还将在西部地区建设大型光电电厂。
针对两岸技术合作,他提出四点建议:一、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光电产业技术;二、两岸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以台湾的技术结合大陆的资源,大幅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三、完善政策措施,启动大陆内需光电市场;四、拓展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光电电站是指以晶硅或薄膜(非晶硅)模块(Module)通过方阵,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站,按其运行模式分为独立电站及并网(On Grid)电站。
一般而言,少于100MW(百万瓦)规模者,称为电站;大于100MW规模的称为电厂。
并网电站(厂)不仅是光电进入「规模化」及「商业化」的发展方向,更是全球推动「节能环保」辅助电力(成为电力工业支柱之一)的主流趋势。
其实,早在张国宝访台前,中港两地已先展开「深港创新圈」的新能源产业计划,引进美国知名企业─杜邦(DuPont)公司于香港科学园区设立全球薄膜(非晶硅)光电研发中心,另在深圳地区设厂投产,总投资金额达5亿美元。
香港科学园区认为,两岸发展太阳能电池(Cell)的制造(代工),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定的产销规模,但在电池组装而成的模块制程或集结众多模块而形成的系统(System)设计,则甚少研发及销售,对香港而言,趁势「卡位」以联动两岸产业链,正是发展「科技香港」的大好时机。
据悉,一旦大陆启动「绿能」产业市场,将优先推动光电电站(厂)项目,除可创造人民币千兆元的内需产值外,也能增加数百万就业机会,更能提升「节能环保」效益。
以100MW规模的薄膜光电电厂为例,一旦建成,每年可发电36,500万度,相当于一座100MW火力(煤)电厂的全年发电量,每年可节省燃煤约11.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9.3万吨。
为兼顾经济发展及「节能环保」需要,北京「发改委」正循序推动光电电站(厂)的示范项目,其中包括陆续批出如0.255MW的内蒙古鄂尔多斯、1MW的上海市崇明岛、10MW的甘肃敦煌、及1,000MW的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光电电厂,每一电站(厂)建成后的可用电量,全由当地电网企业收购,其中差价再由政府以「绿能」电价附加予以补贴,约每度电(千瓦/小时)补助人民币4元。
发展「绿能」产业,实有其市场价值,除受长期以来众所周知的能源价格及供求政治影响之外,尚包括两项重要意义。
其一,太阳能产业占全球能源总产量比重已达1%的临界点,且近三、四年来皆呈40%以上的高速成长;其二,太阳能(模块)制程技术已有阶段性的突破,在某些日照充足地区,大规模装置及运用的成本效益已能逐渐接近火力(煤、石油)发电,达到所谓「市电等价」(Grid Parity)门坎,其产业规模、经济性及市场化程度,也能逐年增高,预计2020年前,太阳能(尤指薄膜光电)技术将普遍具有市场竞争力,2020年后更将逐步成为主导能源。
总言之,太阳能光电产业,已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能」产业之一,具有安全可靠、无噪音、无污染、能量随处可见、不受地域限制、无需消耗燃料、建厂周期短、无需架设输电线路、且能与建筑物结合等优点,值得两岸三地共同合作,力争几年内晋升为与日本、欧洲及美国等全球「前三大」同等地位的「绿能」光电产品应用区域,为善尽全球「环保节能」共同责任,做出应有的努力及贡献。作者陈自创(香港台湾工商协会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