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传统能源价格飞速上升,全球变暖等因素使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作为其上游的多晶硅市场表现强劲,多晶硅价格一路上涨。国际国内产能扩张迅速。据统计,全国有近40家的企业宣布投资多晶硅产业,宣布的总产能接近8万吨,并已有十几家企业开工建设多晶硅生产线。但是,由于国外一直在多晶硅领域才与技术封锁,我国的多晶硅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技术缺乏,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待提高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多晶硅行业周期性强,太阳能光伏产业引发多晶硅项目投资热潮
根据应用领域,多晶硅主要分成电子级(EG纯度11个9)多晶硅,作为单晶硅原材料,应用于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太阳能级(SG纯度6个9)多晶硅,用于切割硅片或者生产单晶硅,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芯片的生产。
多晶硅行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其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15-18个月。2001-2002年,因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下降,导致电子级多晶硅暴跌到35-45美元/千克,近几年来,传统能源价格飞速上升,全球变暖等因素使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作为其上游的多晶硅市场表现强劲,多晶硅价格一路上涨。太阳能级多晶硅现货价格自2005年始从55美元/公斤开始节节攀升,在2006年到达200美元以上,受下游产能扩张材料供不应求影响,至2007年12月市场现货价格摸高至400美元/公斤,至今市场价格维持在300美元以上。
多晶硅的供不应求而导致的价格上涨,带动国内大量资本关注或直接投资多晶硅产业。据统计,全国有近40家的企业宣布投资多晶硅产业,宣布的总产能接近8万吨,已有十几家企业开工建设多晶硅生产线,预计2011年中国能够形成3万吨左右的生产能力,相当于2007年全世界的总产量,呈过热状态。
二、质量和成本是主要竞争因素
全球95%的多晶硅产能和技术掌握在7大厂商手中,国际厂商工艺成熟,而我国多晶硅产业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只有80吨,2006年增长到287吨、2007进一步增长到1000吨。目前,国际厂商的成本在25-30美元/千克;而国内厂商成本在50-60美元/千克,国内厂商不具备成本优势。
与此同时,国内厂商的产品质量亟待提高。20多年来,美国、日本、德国一直实行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并将多晶硅作为战略物资,严格控制供应量,导致价格飞涨,国内相关下游企业开工能力不足四成,严重影响我国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太阳能并网发电价格政策尚未出台,市场发展缓慢,所以我国高纯硅产业链的主要下游市场在国外。产品质量是参与竞争的重要保障。
多晶硅是高门槛,高投入行业,目前,国内厂商在产品纯度上还有差距,在部分还原和氢化技术上有待提高。否则,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多晶硅产能的急剧扩张,未来供大于求时,国内的多晶硅行业将压力重重。
三、信贷风险提示
如前所述,多晶硅是高门槛、高投入行业,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发展,未来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可能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政策的扶持。国家可以以企业为载体,组织多晶硅研发人员集中优势突破某一项多晶硅关键技术,并把这一技术应用到这些企业,帮助企业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银行应重点关注有技术、产业基础和政府扶持的企业。例如,以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新光硅业、峨嵋半导体为代表的主流企业,洛阳中硅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以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为技术依托,经过多年技术攻关,解决了大规模产业化中一系列工程化难题,核心工艺有重大突破,主要装备成功自主研发。这样的企业才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多晶硅项目技术复杂,工艺参数多,许多项目不能达产,银行应规避此类技术不成熟的项目,此外,多晶硅是高污染项目,银行应规避忽视环保的企业,因为它们将有被政府强制关停的风险。
(编辑:xiaoyao)
责任编辑:solar_robot